近日,各家上市環保企業2022年半年度報告相繼出爐,此前公布的企業環保在線已做了匯總,詳情可點擊熱門話題
#上市環保企業半年度業績報相繼公布 查看。上周,又有瀚藍環境、啟迪環境、三峰環境3家企業公布了半年報,詳情請看↓↓↓
瀚藍環境:固廢處理業務是核心增長動力
瀚藍環境2022年半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61.35億元,同比增長34.8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5.50億元,同比減少12.34%。
報告稱,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34.81%,主要原因是:固廢處理業務方面,漳州北、烏蘭察布等新項目自 2021 年下半年陸續投產,報告期新增常德項目一期以及開平餐廚項目一期投產、環衛業務收入增加;能源業務方面,天然氣銷量增加,以及銷售均價提升;排水業務方面,補確認部分污水處理廠過渡期間污水處理結算收益,生活污水管網及泵站運營業務收入增加;執行解釋第 14 號影響。
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34.81%,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 12.34%,報告稱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天然氣業務受國際能源價格持續上漲因素影響,天然氣綜合采購成本不斷攀升,而受限于限價政策,天然氣業務一季度虧損 1.6 億元,天然氣業務第二季度進銷價差倒掛情況得到扭轉,第二季度環比扭虧為盈,但能源業務上半年仍虧損約 0.9 億元,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約1.8 億元。
報告稱,固廢處理業務2022 年上半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 33.35 億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 55.42%,同比增長 38.72%;實現凈利潤為 5.08 億元,占公司凈利潤的 90.15%,同比增長 38.15%,是公司的核心增長動力。
啟迪環境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95.31%,要煥新出發了嗎?
此前,歷時一年半的城發環境對啟迪環境的吸收合并“大案”以“終止”為結局落下帷幕,之后啟迪環境的經營情況也較受行業關注。
根據近日啟迪環境發布的2022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啟迪環境營業收入約為35.79億元,同比減少7.3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37億元,同比增加93.20%,
報告稱,啟迪環境定位于環境綜合治理科技企業,以“零碳無廢城市建設者”為使命,遵循啟迪控股“產業+技術+資本”三螺旋的發展模式,將國內外先進的技術成果通過全產業鏈協同優勢實現高效能轉化,通過技術集成創新打通能源與環保的邊界,讓更多科技走向市場,為生態環境服務。啟迪環境下轄數字環衛、水務生態、固廢處置、環衛車輛及環保設備研發制造四大業務平臺,堅持技術引領、全產業鏈綜合發展、高質量發展的路線,憑借自身技術、產業以及已建成項目的區域規模等綜合優勢,踐行技術產業化、產業資本化的發展路徑。公司業務涉及能源環保領域相關的技術研發、設備制造、工程設計、市場開發、技術成果轉化、項目投資、融資、建設、運營等環節,實現項目生命周期的全覆蓋。
啟迪環境稱,啟迪環境定位于環境綜合治理科技企業,以“零碳無廢城市建設者”為使命,遵循啟迪控股“產業+技術+資本”三螺旋的發展模式,將國內外先進的技術成果通過全產業鏈協同優勢實現高效能轉化,通過技術集成創新打通能源與環保的邊界,讓更多科技走向市場,為生態環境服務。
2022年上半程,啟迪環境積極改善組織架構, 明確職責、提高執行力,新領導班子已完成對經營管理層的調整充實,帶領公司以“防控風險、提質增效”為核心,進一步整合公司的資本優勢、品牌優勢及產業優勢,強管理、穩債務、挖潛能、促發展,確保公司轉型升級的順利實施。
三峰環境:市場開拓取得新業績
三峰環境日前發布2022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上半年營業收入約為28.57億元,同比減少7.7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5.90億元,同比減少22.24%。
報告稱,報告期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2021年上半年下降22.2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同比2021年上半年下降22.84%,主要是去年同期公司一次性確認百果園、涪陵、庫爾勒項目以前年度可再生能源補貼收入所致;剔除上述一次性確認的補貼收入影響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2021年上半年增長30.3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同比2021年上半年增長30.10%。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在建及籌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共 15 個(含參股項目),設計處理規模合計 13700 噸/日,其中綦江項目、合川項目、會東項目、撫順項目、安陽項目等已進入試運行階段,各項目工程建設順利推進。
三峰環境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努力發展垃圾焚燒發電核心業務,全力爭取新市場項目,通過技術工藝創新和管理改進不斷提升項目運營效率。同時,圍繞綜合固廢處理產業鏈縱向延伸橫向拓展,不斷開拓垃圾收運及餐廚垃圾、污泥、一般工業固廢、焚燒飛灰處理等新業務,提升公司綜合競爭能力,持續做大做強做優。
申明:本站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并且鄭重提示所有閱讀者,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作為任何投資的參考意見和依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