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市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首批試點地區,全市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開展全域治水發展美麗經濟,推動治水從應急式治水向源頭治水轉變,從水體治理向水岸同治轉變,從單純環境治理向助推美麗經濟發展轉變。全市依托美麗河湖打造10條旅游精品線,“長藤結瓜”式串聯112個行政村,輻射300多個村莊,年平均接待游客超50萬人,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近億元。近年來,義烏六奪大禹鼎,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和獲得感大幅提升。義烏通過治水,走出了一條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互動并進之路。
堅持三水統籌,聚力解決治水瓶頸
一是解決“源頭混流”之困。實施城鎮、工業、農村齊頭并進的雨污分流改造,實現管網全覆蓋、雨污全分流、面源污染全管控、設施運維全常態、河道水質全達標“五全’要求,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域“污水零直排區”。
二是突破“資源緊缺”之困。在全國率先實施全域分質供水,深入推進全領域各行業節水,加快水廠及雙管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價格+信用+聯動”等政策體制機制,將再生水作為“第二水源”,最大限度節約優質水資源,推進經濟和社會效應雙贏。
三是破解“生態退化”之困。義烏全力推進浙江省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投資560億元打造“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碧波映城、山水相依”的浙中生態廊道,以“水岸同治”續寫“人水和諧”新篇章。
堅持雙重考核,推進污水科學調度
一是率先實施鎮街流域水質雙向生態補償考核。按照權責一致、保護受益的原則,推進生態保護補償標準體系和溝通協調平臺建設,形成污染者付費、保護者得到補償的常態化運行機制。補償考核實施以來,流域水質不斷提升,屬地責任不斷強化,激活治理成效明顯。
二是創新實施水岸同步考核。分晴雨天對納管水質進行監測考核,實施“納管污水濃度”與“流域水質”水岸同步考核機制。考核結果納入鎮街“紅黃旗”攻堅競賽,倒逼鎮街扎實開展源頭雨污分流、管網修復工作。
三是同步實施污水處理廠聯調聯控。為解決部分污水廠處理能力不足和處理不均等問題,按照“城鄉統籌、相對集中、就近處理”的原則,實行廠網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實現廠廠互聯互通、科學調度、削峰填谷,形成“九廠一網”污水處理體系。持續實施污水處理擴容提質,污水處理能力達75萬噸/日,位居全省縣級城市首位。
堅持數字賦能,實現治水精準管控
一是搭建水環境綜合管理平臺。為有效提高治水工作效率,推進治水工作從“人工粗放管理”向“數字化精準管控”迭代升級,義烏率先探索系列數字化治水新模式,搭建集日常業務管理、水質分析評價、預報預警、智能考核等功能于一體的水環境綜合管理平臺,通過“一張圖展示、一體化監控”,實現水環境污染監測、分析、預警、應急響應等全過程動態管理。
二是建設“智慧排水”綜合管控平臺。平臺具備綜合展示、水量調度、人員管理、任務管理、水利模型等功能。在污水主次管網的重要節點設置在線監測點,利用水力模型計算管道充滿度,為水量調度提供基礎數據,實現精準化水量調度,達到了“管好水、管好人、管好事”的智能化管理功能。
原標題: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 | 義烏市全域治水發展美麗經濟惠民生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