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圍繞水環境質量改善這一核心,持續推進入河排污口“查、測、溯、治”工作,逐步打通“污染源—排污通道—排污口—水體”的管理鏈條。
碧波蕩漾、波光粼粼,今日的獨流減河沿岸水清岸美,是天津市民親水、戲水的好去處,獨流減河下游的淺水區域也成為候鳥遷徙覓食的棲息地。不過在5年之前,獨流減河還因水質問題,不時被群眾舉報。
為根治獨流減河污染,天津狠抓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監管、整治,實施了一系列水污染防治工程。沿線的入河排污口水質,由2017年的全部為劣V類,改善至全部V類,再到2022年已有超過50%的入河排污口達到Ⅳ類。同時,獨流減河水質也明顯改善,由劣V類逐漸提升至V類、Ⅳ類,2022年上半年已接近Ⅲ類水標準,從昔日的污水變為一池清水。
獨流減河水質變化是天津全面開展入河排污口監管整治工作的縮影。近年來,天津積極借鑒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經驗,開展重要河道湖庫匯入支流和入河排污(水)口專項調查、入河排口水質監測排名通報等一系列工作。2022年,天津出臺了《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圍繞水環境質量改善這一核心,持續推進入河排污口“查、測、溯、治”工作,逐步打通“污染源—排污通道—排污口—水體”的管理鏈條。
一、“資料+人工+科技”,多部門合力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確保查清溯準
天津地處“九河下梢、三會海口”的平原河網地區,水系復雜、水文多變、河流縱橫交錯,入河排污口分布廣泛、隱蔽性強,排查溯源難度大。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等部門聯合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以“應查盡查”為目標,按照“資料整合、實地調查、雙向排查、水質監測”的工作路線,組織對全市所有的一、二級河道和大中型水庫的入河排污口進行了拉網式排查。
兩部門組織專家力量,充分吸納以往入河排污口管理工作經驗,分析整理“清水河道行動入河排污口治理工程”等工作成果,進一步整合分析城市排水規劃、污染源普查、水利普查等相關資料,建立了入河排口原始清單。各區以原始清單為基礎,組織環保、水務、街鎮等部門和技術單位開展人工實地排查,對于發生過污染問題的重點河段和橋下、碼頭等重點區域輔以無人船聲吶探測;對于河寬坡陡、植被茂盛的河湖和農田坑塘連片地區輔以無人機近地航測,使隱蔽排口無所遁形。
排污通道是連接污染源和入河排口的關鍵環節,在城市建成區、工業聚集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大多通過管、涵等隱蔽工程輸送,溯源難度大。為溯清“排污通道”,天津實施了入河排污口的雙向排查溯源,水務部門發揮河道管理和城市排水管理優勢,以河道為起點,推進從河道到污染源的排查溯源;生態環境部門發揮污染源管理優勢,以污染源為起點,推進從污染源到河道的排查溯源。兩部門同步推進,共享溯源信息,共同校核溯源結果,建立了完善的溯源質量控制體系。為掌握排污通道內的水質情況,追溯排水管網內的雨污水錯接、混接、串接問題,兩部門還分別開展了城市雨洪排口和雨水檢查井的水質監測,為精準溯源打上了“雙保險”。
二、“監測+排名+通報”,天津以測促管、以管促治推進入河排口水質改善,入海河流水質實現連續跨越式提升
天津緊靠渤海灣灣底,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主戰場,也是渤海入海河流治理的最前沿。為推動入海河流水質改善,天津狠抓入河排口關鍵節點,依托入河排污口排查成果,對海河、薊運河、永定新河、青靜黃排水渠等入海河流沿線重點入河排口實施水質月監測,找準了制約入海河流水質改善的痛點。
天津突出入河排口水質改善目標導向,開創性的將地表水環境的管理思路應用到入河排口管理上,每月對水質較差的入河排口進行排名、通報,督促屬地解決排口上游的污染問題,帶動污水廠網建設、雨污分流改造、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河道綜合治理工程的實施。在水稻種植和水產養殖密集的獨流減河沿岸,王穩莊鎮利用廢棄的養殖坑塘興建了“西西海”生態濕地,利用濕地凈化處理面源污染,打造了農業污染治理的天津樣板。
天津在入河排口監測、管理、治理上一同發力,實現了入河排口整治與入海河流水質改善緊密銜接,推動全流域全過程系統化治理,入海河流的污染負荷大幅降低。12條入海河流水質從以往的全部劣于Ⅴ類、到2020年的全部達到Ⅴ類,再到2021年已經有11條達到Ⅳ類,實現了連續跨越提升。隨著入海河流水質改善,天津水生態系統也得到恢復,紅嘴鷗、銀鷗在海河翱翔,消失數十載的縊蟶也重現天津。
三、“審批+規范+監管”,天津強化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和監督管理
天津從設置審批入手,通過為入河排污口“上戶口”,推動入河排污口管理標準化,制定出臺《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政務服務事項操作規程》,規范審批程序,便捷申請流程,提升服務速度,將審批時間由20個日壓縮至8日,進一步提高了審批效率。近年來,天津依法審批城鎮污水處理廠和工業企業入河排污口165個,逐個排污口明確了排放標準和排污總量,全部設立標志牌,為后續管理、監測、執法夯實基礎。
為提升入河排污口管理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河西區試點開展入河排口規范化建設和動態管監管項目,實施了入河排污口的規范化改造,構建了流量實時監控、水質自動監測、環境視頻監控的“三位一體”的監管體系。通過對水質水量實時監控,排口周邊環境的實時顯示,實現了入河排口監管預警“零時差”,進一步鞏固了水環境治理成果,在“精準治污”上取得了新突破。
下一步,天津將以全面查清連接排污口和污染源的“排污通道”為重點,攻堅城市雨洪排口和農業農村排口整治,著力解決雨污水管網錯接、混接等痛點、難點問題,建立健全責任明晰、設置合理、管理規范的入河排污口長效監管機制,有效管控入河入海污染物排放,推動水環境質量再上新臺階。
原標題:“清查 根治 嚴管”——天津深入推進入河排污口監督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