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環境影響評價是生態環境源頭預防制度體系的重要一環,歷經多年探索與實踐,在園區、礦產、能源、水利、交通、石化、冶金等領域,優布局、調結構、控規模、順時序、強措施,對于推動相關規劃的優化調整以及建設項目的高水平準入發揮了重要作用,累積了大量經驗和優秀案例。
案例:某高新區規劃環評全過程銜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
一、高新區區位特點
該園區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高新區”),規劃面積280平方公里,經過多年發展,現狀已形成以裝備制造為核心的產業布局,規劃期將重點發展智能裝備制造、大數據、生物健康等產業。
二、規劃環評全過程銜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主要思路及內容
規劃環評在規劃協調性分析、現狀調查、環境影響預測、規劃優化調整建議、環境準入等關鍵技術環節銜接了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減輕了規劃環評工作量,推動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的落地應用。
(一)規劃協調性分析
1.采用疊圖法,分析了規劃范圍、結構布局等規劃方案與生態保護紅線、各要素管控分區、綜合管控單元的相對位置關系。結果表明,規劃范圍非建設用地涉及67.35平方公里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生物健康產業功能區4.13平方公里位于生態空間飲用水源保護區。
高新區與生態環境管控分區相對位置關系圖
2.分析了規劃方案與相應要素管控分區管控要求、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的相符性,結果表明規劃方案符合相應要素管控分區管控要求、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要求。
(二)環境現狀調查
1.利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相關污染源調查數據、分析成果及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初步掌握了高新區及周邊區域主要大氣、水污染源分布,以及區域環境空氣質量、地表水控制斷面水質變化情況,并進一步校核了高新區污染源調查、環境質量現狀及回顧性調查評價結論。
2.銜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生態空間識別及相關區域的生態、環境、資源問題辯識,結合高新區環境現狀調查,識別了規劃實施資源環境制約因素,包括水資源保障的制約、生態保護紅線等對規劃用地布局的制約、大氣環境對高新區產業發展的制約等。
(三)環境影響預測
1.規劃環境目標銜接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底線目標,并結合規劃區域周邊環境敏感目標實際情況,將高新區內2.38分平方公里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環境目標調高至執行《環境空氣 質量標準》一級標準,高新區其他區域銜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執行二級標準。
2.規劃環評允許排放量銜接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污染物允許排放量成果。一是規劃環評綜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確定的所在區縣允許排放量、高新區污染物排放占比情況,進一步核算了高新區允許排放量上限,并結合高新區現狀及規劃產業發展目標,預測了規劃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最終確定了規劃近遠期主要污染物允許放量。二是根據規劃主導產業環境影響特征,細化核算了苯、甲苯、二甲苯、氨、硫化氫等特征污染物的允許排放量上限。
(四)規劃優化調整建議
規劃環評銜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對高新區規劃方案進行了優化。針對高新區規劃生物健康產業區臨近劃定的大氣受體敏感重點管控區、位于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的情況,規劃環評提出了生物健康產業不得布局于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生物健康產業僅限于發展康養保健、區域醫療聯合體等低污染行業等優化調整建議,同時提出了規劃生活區周邊不得布局高污染產業、水源保護區內不得布局工業等建議,較好發揮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宏觀引導和約束作用。
(五)環境準入
規劃環評銜接了生態準入清單提出的省市戰略性和引導性政策要求、生態環境保護及環境風險防范的原則性要求、污染物允許排放總量指標、產業發展等方向性要求等,綜合規劃環評成果進一步細化了準入要求。一是新材料產業禁止發展化工新材料產業,規劃生活區周邊及上風向嚴格控制有毒有害氣體及惡臭、異味排放的建設項目;二是大數據產業、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區禁止發展僅含電鍍工序的項目;三是結合區域水資源保障不足的制約,針對高耗水的大數據中心提出了水資源利用效率、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工業增加值新鮮水耗等準入指標要求等。
三、專家點評
環評報告在各關鍵環節充分利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簡化了規劃環評環境敏感區調查、區域環境質量變化趨勢調查、區域水土資源現狀調查等部分工作,聚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已經識別的區域生態環境敏感問題,銜接環境質量底線目標,充實了規劃布局環境合理性論證及優化調整分析等工作內容,提升了規劃環評成果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工作效率,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