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9日,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招待會,司法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左力透露,黃河保護法草案已經進行了兩次審議,即將進入三審。
是不是有了當初等土壤污染防治法心心念念的感覺,不妨來梳理一下黃河保護法的立法過程:
2021年10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黃河保護法(草案)。
2021年12月20日,黃河保護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草案共11章105條,圍繞規劃與管控、生態保護與修復、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沙調控與防洪安全、污染防治、高質量發展、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保障與監督等規定了相應的制度措施。
2022年6月2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聽取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飛作的關于黃河保護法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草案進入二審。二審稿提出了以下修改方向:
1、黃河流域省、自治區可以根據需要,建立省級協調機制,組織、協調推進本行政區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黃河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關工作
2、增加黃河流域生態狀況評估、土地荒漠化和沙化調查監測、水土流失調查監測制度
3、完善生態保護與修復的總體要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與修復
4、在河套平原區、內蒙古高原湖泊萎縮退化區、黃土高原土地沙化區、汾渭平原區等重點區域實施生態修復工程
5、確定生態流量和生態水位的管控指標應當進行科學論證,綜合考慮水資源條件、氣候狀況、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生產生活用水狀況等因素
6、在禁漁期內禁止在黃河流域重點水域從事天然漁業資源生產性捕撈
7、黃河流域旅游活動應當避免破壞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遺產
8、增加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內容
9、要求加強協同創新,推動關鍵性技術研究,提升科技創新支撐能力
10、明確協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與其他相關戰略的實施
11、黃河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因地制宜發展清潔能源
12、黃河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城鄉居民對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資源稟賦的認識和教育
13、總則中增加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內容
14、黃河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化和旅游等主管部門應當加強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
15、增加推動黃河文化體系建設的內容
16、加強黃河流域具有革命紀念意義的文物和遺跡保護,建設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7、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基金的用途中增加“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
18、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明確采用資金補償、產業扶持等多種形式開展橫向生態保護補償
19、明確組織開展黃河流域司法協作,推進行政執法機關與司法機關協同配合
20、規定約談和整改情況應當向社會公布
生態環境部也曾在9月例行發布會上提到過,黃河保護法立法是我們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的一個重要而特殊的組成部分,生態環境部將繼續積極配合推動黃河保護法早日出臺,“10月下旬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對黃河保護法進行第三次審議”。
同月,人大去往甘肅組織了黃河保護法立法調研,并表示將對黃河生態補償機制完善問題做進一步研究。同時,這次調研還查看了蘭州新區重離子應用技術及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情況以及黃河蘭州段保護利用情況,強調甘肅作為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要堅決擔負起黃河上游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
其實此前,全國人大黃河保護法立法調研組也去了山東,表示山東高標準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實踐中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的黃河保護治理的制度機制和政策措施,調研組將認真研究各方提出的意見建議。
以及,全國人大調研組行程路線圖還遍及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濱開黃河河務局司法保障基地、大禹渡引黃高灌揚水工程、蓄黃水庫搬遷工程保護項目、唐正閘、青銅峽水利樞紐、黃河鐵橋、寧夏水利博物館、小浪底水利樞紐、隋唐大運河博物館等多地,著力完善法規內容。
而就在大家都期盼著黃河保護法出臺的時候,12部門聯合下發的
《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先聲奪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幾大原則搶鏡,5大重點攻堅行動和23項具體任務指明方向,未來也將配合黃河保護法等一系列政策,為新時期黃河生態保護治理工作奠定更堅實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