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EOD項目現行與PPP項目的不同之處在于EOD入庫有一定的金額限制,但在實際情況下突破原則的項目數量不少,尤其是不少選擇不入庫的項目,項目金額規模朝著百億以上“試探”。
誠然,大的項目更有吸引力,難度也更大,卻能夠更加綜合、整體性的解決生態環境問題,關聯產業開發也有更多渠道。那么,想搞一個大項目,都需要哪些條件呢?
看看現在EOD項目都是多大規模
維度一:投資金額
辰于統計了現有EOD項目的投資金額后發現:對于已經披露信息的項目而言,項目平均投資金額為63.77億元,大部分項目處于20至100億元之間,該區間的項目占比達到了53%(見圖1)。當然,其中也存在個別超大投資額項目,投資金額會在300億元以上(包含了項目可能帶動的二次投資規模),例如第一批試點里的重慶市經濟開發區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項目等。
今年出臺的《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入庫指南(試行)》指出:“地市級及以上政府作為申報主體和實施主體的EOD項目,原則上投資總額不高于50億元;區縣級政府作為申報和實施主體的項目,原則上投資總額不高于30億元。”
“原則性”的限制并不是死的,實際上在前兩批試點中就有項目超過了這個限制,而且一些地方建立了省級EOD項目庫,還有的項目干脆不入庫,也可以繞過這個限制。比如昆山作為縣級單位,其開展的EOD項目達到了100億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原則上30億的限制。
維度二:占地面積
在項目占地面積方面,我們發現:大部分項目的占地面積處于1至20萬畝之間,處于這個區間的項目個數占比達到了42%(見圖2),超過20萬畝的項目較少,但也存在50萬畝以上、甚至100萬畝以上的超大面積項目。

通常來說,EOD項目中生態環境修復的部分與產業開發的部分都會涉及到項目的面積,而且大多時候產業開發所使用的土地與生態修復的土地是重合的,或者包含在生態修復的土地中,因此,面積越大的項目,其中只用于生態修復而不搞開發的面積比例會越高。
面積不是投資金額規模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分析各個EOD投資金額的大小與面積之間的關系,就會發現它們之間雖然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關系,但關系沒有那么強(見圖3)。在這些項目中,既有超大面積、但投資金額較小的項目,也有占地面積小、但投資金額超大的項目。

按照投資規模=面積*單位面積投資的簡單邏輯,我們計算了每個項目的單位面積投資,發現這個數據的差異非常大,有的項目每畝投資不足0.1萬元,有的項目每畝投資則超過千萬,其間有著n個數量級的差距。
進一步將這些項目從項目內容的維度做分類,我們發現項目的具體實施內容在很大程度影響著項目的單位投入。
先來看單位面積投資較小的項目,我們發現其通常涉及較多生態農業、生態環境修復的項目內容(見圖4)。例如第一批試點中的36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161團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項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項目投資金額為61.1億元,占地面積卻高達172萬畝,因此單位面積金額較低,僅為0.36萬元/畝,而從項目內容上看,該項目主要涉及塔額盆地紅花種植基地建設、連隊環境綜合整治、水源地保護、河流水生態修復及退耕還林工程等。
再來看單位面積金額較大的項目,我們發現它們通常具有較多的基礎設施建設內容(見圖5),例如第二批試點中31號永州市濱江新城生態環境治理與產業融合發展項目,該項目投資金額為17.2億元,單位面積金額卻高達2697.7萬元/畝,該項目主體為湘江東路建設項目,湘江東路為城市次干道,建設內容主要包括:道路土石方工程、路基路面工程、橋梁工程、地下通道工程等。
我們進一步估算了各類產業的單位投資面積(見圖6)。基礎設施、綠色節能及廢物利用、生態旅游及文娛的單位面積投資額較高,其中基礎設施的單位面積投資額最高,為508.6萬元/畝,其次是綠色節能及廢物利用,為247.8萬元/畝;與之相反,生態康養、生態農業及漁業的單位面積投資額較低,分別為9.4和6.6萬元/畝。

生態環境治理的實施內容同樣也決定了單位面積的投資金額(見圖7)。固廢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水生態環境保護、生態保護修復的單位面積投資金額較高,尤其是固廢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的投資金額高達1583.8萬元/畝,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和其他環境治理的單位面積投資金額較低,均未超過7萬元/畝。

辰于認為,無論項目規模大小,只要能夠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又能夠實現項目整體收益與成本的平衡就是好項目。但如果想做大項目規模,亦或者控件目的規模,就需要精心規劃好項目的內容,把控好項目的質和量。
本報告基于對EOD政策的系統梳理和172個EOD項目資料的整理分析,結合辰于近期完成的EOD項目策劃完成。
報告采集的數據截至2022年10月。
原標題:EOD系列之項目篇04|大“份量”EOD項目備受青睞,但只靠面積來“堆”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