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天與天和在軌完成交會對接#——昨天的特大新聞!
沒錯,就在2022年11月1日4時27分,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發射入軌后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13小時。立時,該消息也成功沖上熱搜TOP 3。據悉,后續夢天實驗艙將通過轉位與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形成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合體。
早前就有消息稱,今年底預計會實現6名航天員同時在空間站工作。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確實只有兩個字來形容——優秀!與此同時,我們的太空污染防控也做得不錯哦。
也許不少人都會疑惑,在太空幾個月,半年的時間里,生活和工作產生的污染物該如何處理。必須要科普一下,來自科普中國的詞條“航天廢物處理設備”,能夠于在軌航天器上收集、處理、輸送、排除所有固體和液體廢物,據說涉及到微重力下人、機界面關系的理論研究和設計,微重力下物質相行為變化的分析和相分離技術的理論研究,并且需要建立基本的地面微重力模擬試驗條件。
要處理在軌航天器上的各類生活污染物,目前采用的工藝包括真空干燥處理法,氣液分離技術,水氧化廢物處理系統等。
中國載人航天曾正面公開過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的生活影像,在垃圾處理上,乘組人員也會
按照危害等級進行分類,像廚余、排泄物這些在處理時會添加
防腐劑,而紙巾、塑料包裝袋這些就能直接放進垃圾袋再壓縮。艙內,垃圾袋、垃圾壓縮機和殘渣收集器都是非常實用的環保設備。而那些存放起來的生活垃圾,會隨貨運飛船進入大氣層焚毀。
在污水處理方面,凈化和再生循環是核心。美國NASA和俄羅斯宇航局都估算過,通過航天飛機/貨運飛船運送水,平均每升水的耗資大約是1.1萬美元,折合人民幣大約是近8萬塊。如果以正常飲水量1500毫升到2000毫升每天計算,一天僅供水就是個天文數字。所以,太空中的水資源異常珍貴,依靠凈水設備,水循環裝置成為最好的選擇。
據說,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為神舟十二號核心艙打造了一系列“神器”,用上了蒸氣壓縮蒸餾、旋轉分離氣體、粒子過濾、多層過濾床、催化氧化反應器等等。RO反滲透技術在這樣的條件下能夠發揮巨大的凈化作用,也是目前飲用水級別水處理系統中常見的工藝,太空中還會選用銀離子作為飲水消毒劑,進一步保障飲水安全。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NO NO NO,除了艙內生活垃圾,我國航天工作還很注重太空環境保護。今年6月,長征二號丁遙六十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05所自主研制、配置于火箭載荷艙上的離軌系統,在太空順利展開離軌帆裝置。據悉,這是國際上首次將離軌帆應用于運載火箭的艙段,其能夠牽引控制衛星或者火箭艙段,在預計的失效時間內重返大氣層銷毀,以減少太空垃圾。
隨著人類對太空探索的深入,“太空經濟”順勢崛起。太空工業、太空農業、太空能源、太空旅游、太空文化、太空......這個詞早在2007年美國宇航局就用了,而到今天,“太空經濟”這個詞更加具象化,其衍生出來的產業帶領科技走向了顛覆性的未來。已經有機構預測,太空經濟市場規模或達到2.7萬億美元,即近20萬億元人民幣,近在咫尺的2030年,市場價值就可能突破萬億美元。
在這樣的新經濟領域,確保太空環境安全也將成為重要一環。不過,在太空這種特殊環境下適用的環保技術、環保設備、環保體系,想要成長起來還需要新的契機。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