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門剛剛聯合下發
《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根據《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制定的
《水泥行業碳減排技術指南》就緊跟著來了。
實施方案已經明確,“十四五”期間,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要求加快研究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支持各類社會資本參與水泥企業并購重組,力爭2025年水泥行業使用替代燃料技術的生產線數量占比達到20%,2030年達到40%。
同時,鼓勵加快推廣、示范高貝利特水泥,硫鋁酸鹽水泥等低碳水泥新產品的工程化應用,研究水泥行業低碳排放的新途徑,研發新型膠凝材料技術、低碳混凝土技術、吸碳技術等。
從能耗上,從原料上,從流程上,從產能上,從減排技術上,可以看出水泥行業的綠色升級在各個節點都有優化路徑。指南進一步拆解,約有5億噸的水泥熟料生產能力需要改造提升。壓力大,潛力同樣大,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受工信部委托,選取了試點,收集了基礎數據,并總結了節能降碳技術路徑,對很多具體的工藝優化都給出了明確答案。
比如,水泥行業節能降碳技術可分為4個大類——提升能效技術、原燃料替代技術、低碳水泥技術、碳捕集封存技術。

五級預熱器改造低能耗六級預熱器技術、立式輥磨生料外循環技術、水泥粉磨優化提升技術、鋼渣/礦渣輥壓機終粉磨技術、風機效率提升節能技術、電石渣替代石灰石質原料生產水泥熟料技術、高貝利特硫鋁酸硅酸鹽(鐵鋁酸硅酸鹽)水泥技術、全氧燃燒耦合低能耗碳捕集技術等28項都給出了技術路徑以及預期效果。
更甚至,指南還給出了不同能耗水平水泥企業技術改造提升建議,算得上“細致入微”了。
而細數目前我國針對水泥行業的各類標準,也能看到《水泥行業節能監察技術規范》(JC/T 2648-2021)、《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水泥》(JC/T 2642-2021)、《水泥制品行業綠色工廠評價要求》(C/T 2637-2021)、《水泥行業綠色工廠評價要求》(JC/T 2634-2021)、《水泥窯協同處置飛灰成套裝備技術要求》(JC/T 2591-2021);《水泥制造能效測試技術規程》(T/CBMF 1-2013)、《水泥制造能耗評價技術要求》(T/CBMF 9-2016);云南《鋼鐵、水泥用耐火材料循環利用技術要求》(DB53/T 1081-2022)、河北《水泥企業單位產品耗能在線監測數據采集規范》(DB13/T 5555-2022)、江蘇《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32/ 4149-2021)、《四川省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51/ 2864-2021)......全方位把控的標準體系越來越完善。
當然,在政策和標準體系的管控下,水泥行業轉型承壓也是事實,并且繼火電和鋼鐵行業后成為又一減排焦點。
近10年,我國水泥行業從超低排放改造,到綠色工廠建設,再到智能化升級,面臨碳減排的挑戰摸索出了一套又一套方案。海螺集團、上峰水泥、華新水泥、塔牌集團、金隅集團、南方水泥、紅獅集團等等大型水泥企業都是個中典型,并且不少都直接以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危廢為突破口切入了環保市場。
就目前水泥行業所采取的措施來看,原料端替代的成本問題還有待繼續破題,燃料替代雖然有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危廢的實踐,但規模效應尚不顯,生產線的節能改造提升是大趨勢,據初步統計2500t/d以下的熟料產線占比已超過40%。與此同時,CCUS作為一個新興領域,國內仍以石油化工行業的“試水”為主流,但是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水泥行業必不能落后。
實際上,產線改造對水泥企業來說是一件“不會賠”的買賣。不說避免了違規罰款,單論實際效益,如槐坎南方項目,智能改造業務完成后每年節約的成本以千萬計,回收期僅1.5到2年。所以說,水泥行業主動轉型才能搶收紅利,而水泥行業減排領域也還有巨大深挖市場。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