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龍灣奮力打好不銹鋼行業污染整治攻堅戰,高質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力促全區生態環境實現“綠色蛻變”。龍灣特殊鋼小微園在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可持續發展之路上先行先試、成效明顯,成功入選全省第二批減污降碳協同試點創建單位名單。
一、整合分散建園區,集中治理減排放
龍灣整合原先分散的不銹鋼加工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在空港新區新建特殊鋼小微園,集中入駐生產型企業13家、配套酸洗中心1家,2020年投用至今減污降碳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擴展產品控源頭。入園前,各家企業主要產品為無縫鋼管,需經拉伸、退火及酸洗等多道工序,能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較大。入園后企業積極拓寬產品線,更換環保燃料,增加智能溫控模塊,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污染物及碳排放量。
二是科技賦能提效率。園內企業采用先進高科技設備替代傳統拉床,減少優化操作工序,能源使用量和酸洗廢水產生量均減少1/3以上,生產效率提升超過3倍;集中建設酸洗中心,提升廢水、廢氣集中治理效率,節地效果明顯,排放口安裝在線監控,提升運維人員工作效率與管理水平。
三是優化工藝治末端。在廢氣治理環節,小微園指導企業采用“低氮燃燒+煙氣再循環”處理工藝,實現園內二氧化硫減排量達95%以上,氮氧化物減排量達75%以上,煙塵排放量大幅下降;完善軋機、退火爐等工序產生的油霧集中處理減少排放。
二、試點示范精工藝,減污降碳增效益
小微園在轄區企業積極推廣綠色能源、開展工藝創新試點、增強數字化管控,實現節能降耗。
一是普及光伏引綠電。在滿足產品質量前提下,園內企業以低碳鋼為原材料加工生產;鼓勵、引導各企業充分利用大面積優質屋頂資源,自建或租賃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提升綠電使用比例;動員企業開展產品碳足跡核算,針對排碳環節制定減碳措施,提高產品競爭力,實現全過程低碳化。
二是試點工程優效益。小微園創新試點酸洗廢水資源化利用工程,優化處理工藝,實現減少廢水排放量7.86萬t/a,減少COD排放量49.8t/a,減少重金屬鎳排放約1.1t/a,減少危廢污泥排放量4800t/a,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8816.86tCO2-eq。
三是智慧管理強支撐。指導各企業推進全過程精細化管理改革,規范安全管理、生產加工管理、材料成本控制、風險控制等環節各項管理制度;強化科技賦能,打造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化管控,為企業生產、核算、產品品質提升提供更好的決策支持;引入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實現對能耗設備的運行情況監控、設備維護及常見故障檢測等,達到節能降耗。
三、完善機制促試點,全民參與優意識
特殊鋼小微園將“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理念落實到生產全周期,完善機制、明確分工、引導公眾,全方位全流程提質增效,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
一是成立工委破難題。小微園特成立減污降碳協同試點建設工作委員會,制定聯席會議制度,酸洗中心為會議召集人,園內各企業為成員。會議不定期召開,對試點建設工作所涉及重大問題進行調研并提出建議;聽取建設進展情況,圍繞問題交流協商,提出解決辦法、工作措施等。
二是拓寬渠道增投入。小微園整合各類專項資金,引導政府加強對節能減排、低碳技術開發與產業化的資金投入,如向上級管理部門爭取綠色信貸,整合和統籌資金渠道,設立專項基金對低碳路徑和技術進行引導;拓寬社會捐贈、風險投資等其它資金渠道,構建高效的低碳建設專項基金使用管理機制等。
三是引導公眾齊參與。不斷強化企業環保責任意識,引領園內企業組建自律巡邏隊,開展區域環境保護例行巡查,針對廢水、廢氣、固廢等污染問題及時與責任單位和有關部門溝通,協助解決環境安全隱患,助推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新體系。
下一步,龍灣將以入選試點為契機,將先行優勢轉變成領跑優勢,推動不銹鋼產業鏈一體化轉型發展,打造綠色低碳的“中國不銹鋼管材生產基地”,為探索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路徑提供“龍灣樣板”。
原標題:先行優勢“領跑” 一體轉型“蛻變” 溫州龍灣特殊鋼小微園入選全省減污降碳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