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蘇州兩地登上全國榜單!
2022年11月19日,第十屆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年會在南昌開幕,生態環境部對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生態工業園區)、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第三屆“中國生態文明獎”獲獎者、“2020—2021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獲獎者,進行集中命名和表彰。
會上,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榮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生態工業園區)稱號。
蘇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自覺踐行“兩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擦亮高顏值生態底色,全面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堅定不移推進美麗蘇州建設,綠色動能澎湃興起,“強富美高”宏偉藍圖正持續化為美好現實。
書寫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答卷”,一起來看這兩地是怎么做的↓
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始終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把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總體部署,深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努力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聚焦產業發展、循環經濟、生態管理和園區建設,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
精心構筑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集群
堅持“綠色化”招商選資、“鏈式化”集聚產業,集聚了國家重大外資項目長城寶馬光束汽車、全球前三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采埃孚、氫能裝備先鋒國富氫能等一批龍頭旗艦項目,打造千億級現代特色產業集群。
全力打造資源節約的綠色循環經濟
引導、鼓勵、支持企業實施技術改造、設備升級、清潔生產,全區超三分之二規上工業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實現大幅節能降耗。推動資源整合和廢棄物循環再生,建設全國首批、華東首家“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批復為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
加速形成智慧高效的環境管理體系
創新生態治理模式,推行“河長助手”APP、24小時云電力監控,實現“資源上線、資源共享”智慧化監管 ;建成“1+9+36”生態環境保護監管網格,形成問題“發現、交辦、解決”全閉環機制,實現環境管理全覆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
傾心建設宜居宜業的生態美麗家園
堅持“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在城區推動產城融合,建設一干河、南橫套等生態提升工程,構建立體式生態網 ;在鄉村美化人居環境,建成一批省特色田園鄉村、三化示范村和水美鄉村,實現蘇州特色宜居(康居)鄉村全覆蓋,形成城鄉統籌、美美與共的秀美新家園。
十年砥礪創建漫漫征程終結碩果!
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將以獲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生態工業園區)為引領,堅持綠色發展,厚植生態底色,繼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持續探索“生態、生產、生活”相融共生的特色發展新路徑,建設“基礎強、產業優、生態好、民眾贊”的現代化生態園區,譜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
在生態工業園區的建設進程中,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十余年的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生態工業之路。當前,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破千億,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評價中爭先進位,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始終堅持以“綠色”為鮮明底色,經濟社會呈現“穩中有進、質效雙提”的發展態勢。
緊盯目標指標,強化科學治污
“十三五”期間,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COD減排547t,氨氮減排68t,SO2減排191t,氮氧化物減排175t,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削減率超8%。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依托省環科院技術支撐,不斷強化科學治污。
開展走航監測、飛行監測,通過網格化監測,對大氣污染物進行快速、精準溯源。開展排污口專項整治,利用人工巡查和無人船聲吶探測相結合的方法,對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329條河道全面排查,對河道沿岸的明、暗管進行數字化建檔。開展限值限量管理工作,完善監測監控體系。在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上下風向分別建設2個大氣站和2個VOCs監測站,內部建設37個微站;在污水處理廠上下游分別建設2座水質監測站;大力推進排污單位自動監測監控聯網工作(在線監測、用電監控、視頻監控相結合),為下一步的非現場監管和限值限量管理夯實基礎。
優化產業結構,堅持產業強區
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在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帶動下編制了環保產業規劃,通過頂層設計引領建設實踐,著力培育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三大主導產業,和軟件、檢驗檢測、新材料三大特色產業,全面構建“3+3”現代產業集群。
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機器人與智能制造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形成了以匯川、科沃斯等龍頭企業為引領,覆蓋核心零部件、本體制造、系統集成、終端產品的全產業鏈條,致力打造成為吳中首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新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突破,沿著蘇州布局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的新方向,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聚焦優勢產業,發力環太湖科創圈建設,打造創新集群,以新型電子元器件、新型顯示、新型智能終端、集成電路、高端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蓬勃起勢。
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門類齊全,培育了從研發、測試、生產到檢驗、銷售的全產業鏈生態,已集聚藥明康德、歐康維視、騰邁醫藥等優秀企業近400家。2021年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入選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百強榜,2022年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發布的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排名中,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升至第19位。
深化能源管理,完善生態鏈網
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在資源能源效率上不斷發力,深化產業鏈上下游聯動,持續推進清潔生產審核、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工作,嚴格落實節能降耗措施,大力推廣能源替代,全面實施廢物代謝類補鏈項目,豐富生態工業內涵。
近年來,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共計完成52臺燃煤鍋爐淘汰或清潔能源替代,18家燃氣鍋爐低氮化改造,構建了水資源利用、污泥協同處置、危險廢物循環利用、低品位能源回用三大類10條生態工業鏈,形成了企業、行業、園區多層級生態工業鏈網,重點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審核100%,能源結構實現由“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轉變。
好風憑借力 揚帆正當時
一幅宜居宜業的生態文明畫卷正徐徐展開
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將以本次獲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生態工業園區)作為生態強區新起點,充分發揮生態區位優勢,厚植產業特色,推動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融合,不斷完善科學合理和綠色低碳的發展格局,由“一核一圈一廊一區”升級為“一港一城一區”,加速構建“串珠狀、圈帶型、組團化”新格局。
充分發揮臨湖生態功能區優勢,瞄準“國內領先的生態型創新創業湖區”建設目標,高水平建設太湖新城,釋放“城在湖上,湖在城中”的特色魅力。積極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以吳中太湖新城為主體,整合越溪、橫涇街道產業空間資源,建設太湖新城·數字經濟創新港。輻射帶動長橋、城南區域,發掘橫涇、越溪農文旅融合特長,促進生態人文互相交融,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太湖智慧生態新城。
來源|幸福楊舍、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布
有不同:再添“國字號”招牌!蘇州兩地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生態工業園區)”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