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印發了《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發改環資〔2022〕1453號)。《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國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濕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規模不少于2萬噸/日,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達到95%以上。
污泥,既是污染物也是資源,系統推進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
黨的十八大以來,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與全國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取得顯著成效,年污水處理量達700億立方米左右。但是,我國污水收集處理領域存在“重水輕泥”問題,設施建設總體滯后,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不高。
如何提高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正在成為國家、社會與企業共同關注的焦點。作為中建集團旗下上市環保平臺,中建環能堅持以客戶需求為核心、以市場和政策方向為先導,重視發揮在技術研發和裝備制造領域的專業優勢,以高品質為客戶實現價值創造。在“差異化技術領先型”產品創新道路上,擁有國家級綠色工廠制造示范基地、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CNAS授權的磁分離水處理檢測中心。中建環能及旗下全資子公司“江蘇華大離心機制造有限公司”分別成功入選2021、2020年度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榜單。
從產品性能來說,中建環能SDDR污泥低溫干化設備具有5個技術優勢。
減量化程度大,更高效
①突破傳統污泥深度脫水技術瓶頸,污泥減量實力強勁。
②可直接將含水率85%污泥干化至10%,減量高達90%以上。
經久耐用,更可靠
①設計模塊化、靈活定制、便捷安裝。
②蒸發器采用316L不銹鋼材質,整機使用壽命達15年以上,央企品牌,值得信賴。
運行無熱損,更節能
①精益制造、整機保溫,熱損小于1%。
②綜合除濕比遠高于行業標準。
突破創新,更專業
①多尺度污泥處理核心技術,解決粘性污泥烘干難題。
②多層網帶和獨特的風道設計,將熱泵技術能耗優勢更好地發揮。
智能人性,更安全
①脫水+干化+干料處理總控,實現智能化流水線控制,一鍵運行。
②產線連鎖+網鏈故障自動監控。
技術成果方面,中建環能SDDR污泥低溫干化設備目前已經取得了10余項技術專利,作為主要參編單位,參與了由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發布的《污泥低溫帶式干化機》(T/CAMIE 10-2021),2021年通過四川省環境科學學會評價專家組認定,整體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顯著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


對于50t以下的中小型污泥干化項目,或者電費較低及余熱免費項目,采用普通脫水與低溫干化兩段式工藝。
對于50t以上中大型污泥干化項目,或電費及余熱價格較高的項目,采用普通脫水、高干脫水、低溫干化三段式工藝,可降低整體運行成本30%以上。
以來安縣第二污水處理廠污泥干化項目為例,處理規模50噸/天,采用“疊螺脫水+污泥低溫干化+噸袋打包”的組合工藝對污泥進行原位減量化處置,將污泥含水率從99.2%降至30%以下,減量后污泥外運焚燒處置,實現資源化利用,較好的改善了原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難的現狀,減量后污泥外運焚燒處置,實現了污泥的資源化利用。

每年可減量污泥1.3萬噸,處理好的干污泥作為燃料焚燒,可節約煤炭資源,燃燒后的灰渣作為建材輔料,可減少固廢垃圾,免去了傳統污泥填埋方式對土地資源的浪費,最重要的是,通過科技手段使污泥資源化利用,節能減碳,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

該項目在2022年獲得了由E20環境平臺&E20環境研究院聯合頒發的“污泥處理處置優秀案例”稱號。
中建環能自主研發的SDDR污泥低溫干化設備及其配套的污泥減量化解決方案,目前已經在國內多個省市得到廣泛應用。

黃埔區永和北水質凈化廠項目
處理規模:40噸/天
污泥含水率:80%降至40%以下
主體工藝:離心脫水+低溫干化
設備規格:SDDR(FB)15000×2

館陶縣智能園區第三污水處理廠項目
處理規模:18噸/天
污泥含水率:70%降至40%以下
主體工藝:深度脫水+低溫干化
設備規格:SDDR6000×2
面對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建環能將在污泥處理處置的發展道路上持續進行技術和產品創新,用科技服務美好環境。
原標題:智捷節能 科技減碳 | 中建環能污泥減量化產品與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