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點擊進入直播間打卡)
“推動水環境高質量發展,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我國碧水攻堅戰進入新的階段,面臨更嚴格的要求和更“難啃的骨頭”,并且在水質監測上強化監管,以污水資源化為新著力點,要全面拿下黑臭水體,圍繞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持續進行聯合保護和治理,更有海綿城市建設大目標在前,任重而道遠。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我國水環境保護和水生態修復下面的路該怎么走?
2022(第四屆)水環境發展論壇設一個主論壇,三個分論壇,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國家農業灌排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主任、復旦大學副教授等眾多專家學者,以及北分瑞利、皖儀科技、PerkinElmer、島津等多位行業知名企業高層、技術專家進行專題分享。
關于《三峽庫區和長江中下游影響區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重大問題研究》,關于《城鎮水系統新興有機污染物篩查分析與精準控制》,關于《地下水
環境監測新技術新方法》,關于《新型無機除藻劑“清藻液”除藻效果研究》,關于《海綿高速與濕地修復實踐》、《三峽水庫微塑料賦存特征及環境歸趨》、《基于UV-VIS光譜的水質在線監測平臺的研究開發》、《衛星遙感技術在河湖監管中的應用與展望》等等40多份報告都將齊聚2022(第四屆)水環境發展論壇。

隨著“十三五”目標的圓滿完成,我國水生態持續向好的態勢企穩,無論是江河湖海還是城市水系都,工業廢水治理都有了長足進步。但基本面掃清一批問題,根本改善仍需努力,潛在的排污提標需求已經顯現,如何向污水“零排放”加速轉型考驗著市場主體的技術核心力量,再生水利用率提升也是迫在眉睫,高難度工業廢水處置的技術門檻高,膜法水處理的運維成本高,水體新污染物污染成為“新”腹大患,河湖水質精細化管控,污水處理廠智能化變革......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但不可否認, 在污水處理市場趨近飽和的狀態下,從新切入點拉高市場天花板對全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都是有益的。至此,深切膜法水處理的,搭上鹽湖提鋰的,專精高難度廢水處理的,拓展污水資源回收再利用的,進一步以高科技完善水質監測網絡的比比皆是。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