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與日中友好會館共同主辦的“中日青年環保建設論壇——為了我們美好的未來”于12月16日以線上方式在北京、東京舉行,共約130位中日青年參加。論壇由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承辦。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井頓泉以視頻致辭方式出席開幕式。他表示,我們都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親歷者、受益者,更是中日關系的建設者、維護者。年輕人代表著希望與未來,在即將開啟中日關系下一個50年征程之際,衷心希望中日青年銘記和致敬兩國先輩們的智慧和勇氣,肩負起歷史賦予的責任,傳承友好理念,加強互學互鑒,拓展伙伴關系,實現共同發展,共同開辟新時代中日關系的光明前景。他指出,當今世界面臨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需求,推動碳中和、實現綠色發展已成為全球趨勢。本次論壇探討青年一代如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體現了雙方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的良好意愿,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他表示,中日在以綠色轉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更加普惠包容的全球發展等方面有著很多共同話題,希望大家既動腦,也動手,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環保理念更好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帶動更多的人熱愛環境、保護環境,為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井頓泉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
日中友好會館會長代行宮本雄二在視頻致辭中表示面對氣候變化的形勢嚴峻,解決全球變暖、推進碳達峰中和,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課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希望日中兩國青年通過友好交流,更好地促進碳中和等世界課題的討論與解決。通過互相學習借鑒、共同合作進步架起兩國民間交往的橋梁,是日中兩國人民共同的心愿,希望年輕一代成為日中友好交流的紐帶。
宮本雄二 公益財團法人日中友好會館會長代行
在主旨演講環節,來自東京大學的名譽教授山本良一為全體嘉賓帶來了《面向2050年碳中和的提案——基于日中友好學術交流40年的經驗》的主題演講。他指出,日中兩國友好學術交流40年,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在各領域交流合作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度和廣度。面對環境危機,中國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了憲法,并制定了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日本發布2050碳中和綠色增長戰略,日中兩國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路線逐漸明晰。希望日中青年肩負起歷史賦予的責任,攜起手來共同建設和平、穩定、繁榮、美麗的美好家園。
山本良一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的陳迎研究員圍繞《碳中和與青年的使命》主題進行了分享。她強調,氣候變化已成為全人類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聚力碳中和是應對全球氣候危機的必然抉擇,全球綠色低碳轉型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中國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以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與雄心。作為建設碳中和美好時代的主力軍,青年人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努力學習碳中和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投身碳中和的偉大事業,改變自己,影響他人,同時積極參與到氣候治理中來,加強不同國家青年群體之間的交流,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標早日實現。
陳迎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研究室研究員
圍繞“碳中和,該從何做起?”這一命題,中日大學生在參加論壇之前紛紛向大會組委會遞交了建議書,并在論壇現場進行了展示。經過中日雙方專家的評審,日本神戶女學院大學、中國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法政大學研究生院的大學生代表以及四川利興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青年代表先后對其獲評優秀提案的建議書進行了詳細介紹。中日青年在問答交流環節發言踴躍,討論熱烈。
日本神戶女學院大學生代表(寺內風花、仲田優菜、岡田萌希、大門佳音、堀綾音)
張佳敏 中國河海大學學生代表
徐博偉 法政大學大學生代表
楊晚鈺 四川利興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青年代表
來自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員金森有子和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的研究員張稱意作為此環節的點評專家,對大學生代表富有創意的想法和未來建議給予高度肯定,并呼吁廣大青年在思想上、行動上均能夠秉持環保理念,不負芳華使命,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賦能。
金森有子 國立環境研究所主任研究員
張稱意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
最后,山本良一教授與陳迎研究員分別作會議總結。他們提出要順應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充分結合未來技術進行環保創新。依托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使各種創新策略能夠切實落地。
與會中日青年一致認為,“綠色環保、和諧發展”是未來中日發展的共同主題,青年一代要主動擔負起新時代的責任和使命,從自身做起,為實現“碳中和”目標賦能,積極引領中日兩國走向美好未來。
當天上午,中方參會代表連線日本駐華大使館新聞文化中心,聽取日本文化中心官員對日本文化的相關介紹,并展開問答交流與互動。
本文系國際合作交流部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若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處理。圖片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