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雷毅作主發布,通報2022年我省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開展情況,發布2022年11月大氣、水環境質量排名,以及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進展。甘孜州委常委、色達縣委書記何飚,巴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趙建仁,長寧縣委副書記、縣長杜偉,成都市郫都區委常委、總工會主席黃孝成,沐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袁民耀出席會議,分享各地創建經驗和特色并回答記者提問。廳宣教政研處處長曹小佳主持發布會。
“32+8”:全省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取得新突破
“全省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取得新突破、邁上新臺階。”雷毅介紹,今年11月,生態環境部對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進行了命名。其中,我省命名數量高達12個,位居全國第一。巴中市、成都市雙流區、郫都區、都江堰市、彭州市、廣元市青川縣、眉山市丹棱縣、宜賓市長寧縣、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10個市縣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樂山市沐川縣、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被命名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根據通報,今年我省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呈現出各地創建熱情高、首個地級城市整體獲得命名、命名數量逐年遞增、創建梯隊基本形成四大特點。
此外,成都市青羊區、成華區、綿陽市梓潼縣、廣元市蒼溪縣、遂寧市蓬溪縣、樂山市犍為縣、南充市閬中市、宜賓市南溪區、雅安市蘆山縣、阿壩州理縣、茂縣、黑水縣、甘孜州康定市、丹巴縣、雅江縣、道孚縣16個縣區被省政府命名為第二批省級生態縣。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我省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建成了32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和8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總數位居全國第三、西部地區第一。
四川特色:個體示范向區域整體推進轉變
近年來,通過積極探索、不斷總結、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我省生態文明示范建設實現由個體示范向區域整體推進轉變,形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工作做法。
堅持高位推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先后作出建設生態省、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的決定,印發實施《四川省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四川省省級生態縣管理規程》《四川省省級生態縣建設指標》。各級黨委政府積極推動,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探索出讓青山既長“葉子”又長“票子”的“兩山”轉化實踐模式。部門協同發力,生態環境廳聯合發展改革、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林草等部門,對申報創建的地方給予積極指導,形成工作合力。
強化規劃引領。一方面堅持高起點編制規劃,通過科學制定規劃,形成創建工作時間表、路線圖和施工圖。另一方面堅持高水平實施規劃。注重激發和保護各地在抓好示范創建、運用好創建成果的熱情,完善創建工作體系,形成國家、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梯次推進格局。同時統籌推進生態工業園區、近零碳排放園區、國家模范城市建設,突出各類創建工作的特色亮點,不斷夯實創建基礎。
在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中,各地重點堅持與綠色產業轉型相結合、堅持與污染防治攻堅相結合、堅持與綠色消費方式轉變相結合、堅持與生態價值轉化相結合、堅持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堅持與激勵引導相結合,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和經濟優勢。比如,巴中市作為革命老區,堅持與綠色產業轉型相結合,全市林草覆蓋率達到63.7%,率先整體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走在全省前列。沐川縣竹產業資源十分豐富,將生態產品融入居民日常生產生活,形成了“原竹—竹漿—竹酒—文化用紙—生活用紙—竹食品—竹旅游”全產業鏈條。
下一步:不斷擦亮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品牌
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雷毅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廳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精神,堅定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繼續以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為抓手,切實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四川篇章。
一是堅持統籌謀劃、分類指導。結合各地自然稟賦條件和經濟發展基礎,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積極培育,科學引導推動各地找準創建的途徑和模式。對成功創建省級生態縣,且生態環境保持優良、發展質量持續提升的地區,優先支持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對生態資源優勢突出、“兩山”轉化成效顯著的地區,優先支持創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二是推動示范引領、鞏固提升。持續推進已獲得命名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加強創建經驗與成效的總結和宣傳,增強已獲命名的縣(市、區)示范引領作用。
三是堅持嚴格標準、有進有出。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抓手,著力在提檔升級、強化示范上下功夫,每3年開展一次復核,做到動態管理、有進有出,不斷擦亮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品牌。
22家中央、省、市級新聞媒體參加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廳19個相關處(室)、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列席發布會。
原標題:新突破!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我省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開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