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十年,北京市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視程度之高前所未有,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污染防治攻堅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北京生態環境局舉辦的“2022年北京市空氣質量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生態
環境監測中心主任以三個“前所未有”總結了北京近十年來為改善生態環境所做出的努力。
回看2022年,北京深入實施“綠色北京”戰略,聚焦揮發性有機物(VOCs)、氮氧化物(NOx)等主要污染物,積極推進“一微克”行動,在2021年里程碑式突破上再創佳績。與此同時,“冬奧藍”成為雙奧之城的靚麗底色,藍天含金量顯著提升,故宮、首鋼園的星軌圖也驚艷了世人。
PM2.5濃度再創新低,空氣質量優良率近八成
關于2022年北京的空氣質量,會上公布了一組統計數據:
細顆粒物(PM2.5)在2021年達標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至30微克/立方米,創有監測以來歷史新低,連續兩年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年均濃度分別為54、23和3微克/立方米,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優良天數達到286天,占比78.4%,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近8成,呈現出“優增劣減”的特征;一級優的天數大幅增加到了138天,比前年增加了24天;全年重污染日僅有3天,是有監測以來首次重污染天占比減少到1%以內。
北京市在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方面所做的努力,也被聯合國環境署認為是向世界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從改善速度看,十年來北京PM2.5平均每年下降約6微克/立方米,改善速度之快遠高于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城市。從“藍天難見、繁星無影”到“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北京通過科學精準施策,大幅提升居民藍天獲得感。
給產業打上“綠色”標簽,長期治理緊迫性依舊
為推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北京持續深入實施“1微克”行動,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修訂《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22年版)》《北京市工業污染行業生產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2022年版)》,進一步推動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第三產業占比穩定達到80%以上。
具體來看,北京大力發展資源消耗小、環境污染小的“高精尖”產業;結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專項行動,對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企業,堅持疏解與提升并重,累計退出3212家一般制造業和污染企業、分類整治1.2萬余戶“散亂污”企業;同時,對700余家保留的企業實施環保技改或“一廠一策”深度治理。
聚焦三類主要大氣污染物,北京通過多舉并措實施VOCs專項治理、分類施策開展氮氧化物NOx減排行動、施工+道路+裸地“三塵共治”等途徑,進一步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尤其是對于VOCs這一重點污染物,北京從源頭著手,加強對含VOCs產品含量執法檢查,按照“一區一策”的原則,建立了“監測-通報-溯源-整改-提升”精細治理長效機制,實現其濃度持續下降。
不過,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也提到,“北京市大氣污染治理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仍未改變,PM2.5仍明顯高于國際發達城市水平,冬季仍還有明顯的空氣污染過程。”因此,未來北京空氣質量仍有改善空間,還需堅持以減排為中心,采取更嚴格、力度更大的措施。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