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官宣Model 3和Model Y全系降價,降幅最高4.8萬元,實現三個月內四連降。與特斯拉處于同一競爭賽道的小鵬汽車也有降價消息傳出,預計降幅在2萬元左右。2023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爭奪戰,以“鯰魚”特斯拉降價拉開帷幕。
而受“國補”退坡影響,比亞迪、長安深藍、領跑、奇瑞新能源等自主新能源車企已經搶在年關先后公布了保價以及價格上調策略,最高漲幅達9000元。延續了13年的新能源汽車“國補”正式宣告退場,買車成本提升短時間內也會降低消費者買車的積極性。而對于依靠政策紅利在市場中“渾水摸魚”的企業來說,未來將不得不面對更激烈的市場競爭。
不過,原定于2022年結束的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還將延續一年,盡管“國補”不再有,選購新能源汽車還能免征一筆購置稅,在上路權限、牌照指標等方面也仍能獲得支持。
自主車企能否續寫2022市場“神話”?
乘聯會消息顯示,2022年國內自主車企銷量總體較強,新能源產品表現突出,排名相對前年大幅提升,市場表現遠超預期,部分車企海內外市場表現均很優異。尤其在2022年11月,受“國補”退坡、漲價等消息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暴增,形成了36%的高滲透率。
據比亞迪公布的最新數據,2022全年其新能源銷量達到186.35萬輛,超預期完成百萬目標,并實現了同比進210%的增長;累計出口55916輛,同比增長307.2%。與此同時,繼“蔚小理”之后,造車第二梯隊“黑馬”頻出,像哪吒、零跑等,針對下沉市場的策略也獲得了不錯的反饋,前者2022累計交付約11.12萬輛新車,同比增長154%。
此外,純電動汽車方面,蔚來在40萬元以上區間表現很好,已出現高端自主領先于合資車企的情形。
1月6日,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回應“如何看待當前汽車市場形勢”相關問題時強調,當前擴大汽車消費面臨一定壓力,但今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將為穩定增加汽車消費提供了有力支撐,綜合來看2023年汽車消費市場有望總體保持增長勢頭。業界也認為,“2023年有可能出現新能源車泡沫的階段性破滅,會出現比洗牌更大的調整。”
“強者愈強、弱者退場”將是新能源汽車市場下一階段的主旋律。
增速預計有所放緩,市場對自主車企仍有信心
為抓住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尾巴”,大量消費者選擇在年末提前鎖單,在推進2022年銷量大幅上漲的同時,也提前透支了2023年的部分需求。2021年1月時,因補貼政策退坡,“蔚小理”的銷量都曾出現環比大幅下滑。因此,短期內新能源車市場面臨不小的壓力。
當然,長遠來看,主流機構對于市場仍然充滿信心。乘聯會預測,2023乘用車批發銷量或將達到840萬輛,增幅達30%。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表示,預計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900萬輛,同比將增長35%。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2023年市場總預期向好,也并不代表所有車企都能從中獲益,特斯拉這次出乎市場意料的降價策略也表明其對打贏價格戰的野心。
為進一步提振汽車市場,已經有專家呼吁全面取消乘用車限購,并建議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享受同樣的消費政策環境、建議延續和擴大實施車購稅支持政策等。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