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洞頭諸灣
海水養殖擠占近岸海域生態空間,排放尾水影響海洋生態環境。為推動海水養殖綠色健康發展,著力改善海灣等近岸重點海域生態環境,溫州洞頭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切入點,規范優化養殖海區管理,嚴格加強海水養殖污染管控,積極培育產業新興業態,推動海水養殖產業轉型升級。
加強養殖海區規范整治
建立完善地方養殖用海管理制度,先后出臺《洞頭區養殖用海生態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和《洞頭區養殖海區規范整治專項攻堅行動工作方案》。籍此全面摸清養殖海區基本情況,規范加強養殖用海監管,完成了養殖海區劃界,重新核發了養殖證,開展養殖海區委托管理,簽訂養殖租賃合同,轉變了漁區群眾“門前海”“祖宗海”的傳統觀念。累計清理養殖戶 363 戶,簽訂養殖租賃協議 612 戶,面積 2.9 萬畝, 收取租金 146 萬元,共發放養殖證 35 本,面積達 13.7 萬畝,養殖證發放實現全覆蓋。
嚴格海水養殖尾水監管
一是集中整治養殖排口。全區 17 個水產養殖排放口,建成“沉淀過濾、生物凈化、人工濕地、循環利用”等尾水治理設施 5 家,淘汰關停 2 家,轉為圍塘養殖 7 家;依托霓嶼紫菜產業園建設,將 10 家羊棲菜和紫菜育苗場等集中整合為 1 家。二是加強尾水監測。制定《洞頭區養殖尾水監測實施方案》,委托有資質的機構實施尾水監測工作。三是清退落后的養殖方式。在三盤港全面清退污染嚴重、效益低下的傳統網箱 6000 余口, 騰出海區生態發展空間, 轉型發展休閑漁業、海上運動、海洋研學等業態。四是積極推廣配合飼料。加強配合飼料替代冰鮮小雜魚試點示范,嚴格控制冰鮮小雜魚在漁獲中占比,壓縮冰鮮小雜魚市場流通空間,逐步實現配合飼料的全面替代,從源頭減少漁業資源破壞和水域環境污染。
推動養殖模式綠色轉型
一是引進推廣綠色養殖技術。引進紫菜深水彩玻桿養殖面積 4500 畝,全力引導紫菜養殖向深水海區推進。投資 400 萬元實施“新型毛竹紫菜插桿包覆技術”研發項目,采用特配塑料材質和特殊制造工藝包覆毛竹,延長養殖工具使用壽命,減少養殖廢棄物。二是建設生態海洋牧場,在白龍嶼建設 650 畝生態海洋牧場項目,可養殖 300 萬尾大黃魚,推出系列漁業旅游產品。三是探索建設深水大型生態智能漁城。建設新型插桿式清淤網箱,水底中部安裝較大的圓筒形水泵,實現網箱底部新舊水定期更替、廢棄物集中收集,解決了養殖過程中底泥增厚、水質變差、病害蔓延等問題,同時搭載水面和水下視頻、水質
傳感器等立體監控和通信系統,結合光電復合電纜實現幾十公里外的網箱數據傳輸和智能監控,實現深遠海養殖可視、可測、可控。
原標題:美麗海灣好經驗好模式丨堅持“整治、監管、轉型”三管齊下推動海水養殖綠色健康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