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意義重大。
2021年10月,中國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加強中游水土保持,改善中游地區生態面貌”。
山西地處黃河中游,黃河干流山西段總長965公里,黃河流域涉及山西省11個設區市,86個縣(市、區)。據了解,山西省城鎮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排放中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等3項主要指標已經達到地表水Ⅴ類水質,工程治污標準已經達到上限要求。接下來需要在工程治污基礎上,充分利用生態化治理措施進一步提升水生態保護水平,為流域生態恢復提供基礎條件。
2023年1月30日,山西省生態環境廳發布《黃河流域(山西)水生態環境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通過實施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建設,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尾水水質進一步提升,再生水回用至工農業用水、城市雜用水及生態補水能力大幅提升,主要河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河流生態空間和生態功能有效恢復,流域人水和諧局面初步形成。到2025年,黃河干流8個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16條入黃支流入黃口水質及3條出境河流出境水質穩定達地表水Ⅲ類標準,水域岸線修復比例達到100%。
確定堅持生態治理、系統治理、因地制宜三項原則,圍繞“源、點、環、帶、景、文”生態治理新格局的系統治理路徑,開展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建設。
《規劃》明確了實施路徑:針對流域水資源匱乏、生態流量不足、污水處理廠排水與地表水達Ⅲ類水質不匹配等難題,在黃河流域內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出水口適宜區域建設帶保溫措施的人工潛流濕地水質凈化工程,打造污水處理廠尾水人工濕地源頭治理模式,治理后的污水處理廠尾水成為河流生態補水的第二清潔水源;針對城市初期雨水和農村面源污染問題,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基礎上,采用蓄水濕地和堤外人工濕地相結合的方式,在支流、退水渠等入干流、入湖(庫)口處建設入河口“表面流+潛流”人工濕地,有效緩解汛期入河湖水質污染問題。
《規劃》提出,大力推進黃河干流山西段沿岸水生態保護。建設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尾水人工潛流濕地工程,進一步提升入河水質。實施入河支流、溝渠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實現汛期面源污染有效防控。大面積開展呂梁山綠化工程,在黃河干流及重要支流沿岸植樹種草,減少水土流失,持續提升黃河沿岸水源涵養及水土保持能力。運城市省級濕地、古城濕地、圣天湖濕地有效保護修復,黃河沿岸生態功能逐漸恢復,黃河沿岸文旅生態走廊初步建成。
全面推進區域再生水資源化利用,大力推動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出水利用水平,深入實施鋼鐵、焦化、電力等行業廢水零排放,推動工業集聚區水資源循環利用。
《規劃》還提出,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充分發揮建筑、道路、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開展初期雨水收集治理,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圍繞汾河干流及晉陽湖,精心打造城市水系,實現河湖有效連通,恢復晉陽湖對雨水的蓄滯功能。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