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在線獲悉,日照市人民政府2023年2號文件《日照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已正式發布,要求從2023年開始到2025年,實現“三個逐年提高”目標:一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標志性成果,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明顯提升,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逐年提高;二是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為經濟發展重要驅動力,“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逐年提高;三是城鄉人居環境和居民生活品質顯著改善,共同富裕扎實推進,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逐年提高。環保方面主要任務如下:
(一)持續提升生態系統功能。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加快構建現代化環境治理和修復體系,持續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25.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編制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著力構建馬耳山、五蓮山、龍門崮中部山體生態屏障。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推進實施好五蓮山、九仙山、日照水庫、青峰嶺水庫等重點生態區域保護修復。完善傅疃河濕地公園管理體制,實施濕地修復提升工程,加快河湖流域以及近海濕地等修復,推進沭河國家濕地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到202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3.6%,濕地保護率達到60%以上。實施美麗海灣創建工程,加強海岸線、海灣、海島等保護修復,實施自然岸線保有率目標管控,劃定海岸建筑退縮線。(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海洋發展局、市水利局,各區縣、功能區)
26.鞏固提升碳匯功能。大力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強化森林撫育經營和低效林改造,提高森林質量及林業碳匯能力。有序推進美麗河湖建設,強化河岸空間生態管控,大力推進增綠工程。優化海岸帶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布局,抓好岸線植綠護綠工作。探索開展森林、濕地、海洋、土壤等碳匯本底調查、碳儲量評估和潛力分析,加快構建碳匯計量檢測、價值評價和經營開發體系。支持建設森林、海洋等碳匯創新平臺,加強碳匯技術研究,推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實踐和集成應用。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到2025年重點區域實現常態化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海洋發展局、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各區縣、功能區)
(二)加強環境污染預防治理。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實施依法科學精準治污,縱深推進藍天、碧水、凈土攻堅,加快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有效增加優質生態環境產品供給。
27.打好藍天保衛戰。制定出臺空氣質量改善行動計劃,推進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穩定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強化工業源氮氧化物等深度治理,實施焦化、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推進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鼓勵建設低揮發性原輔材料源頭替代示范項目。推動移動源污染管控,持續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和監督抽測,加強重型柴油貨車環保達標監管,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治理。嚴格揚塵污染管控,加強施工揚塵精細化管控,強化道路揚塵綜合治理,開展港口碼頭裝卸、堆存、運輸全過程揚塵污染防治。到2025年,市區PM2.5年均濃度達到34微克/立方米,臭氧濃度保持穩定。(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水利局、省港口集團日照港集團有限公司,各區縣、功能區)
28.打好碧水保衛戰。加強陸海一體、河湖統籌、系統治理。強化環境執法監管,開展省定化工園區等密集區域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控,精準治理工業企業水污染。實施建成區“兩清零一提標”建設,加快推進全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袁公河流域蓄水灌溉治理、鶴河和小店河流域生態治理、東港區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生活污水一體化等項目,不斷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果,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保障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基本消除地表水國控斷面劣Ⅴ類水體。到2025年,國控地表水斷面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到57.1%,省控及以上地表水斷面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到66.7%。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開展入海總氮超標溯源、貢獻率研究分析和試點治理。加強海水養殖污染防控,優化水產養殖空間布局,鼓勵向深海拓展。實施海水浴場、濱海旅游度假區等親海岸段入海污染源排查整治,著力打造“無廢”海灘。到2025年,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9.4%。(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水利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海洋發展局,各區縣、功能區)
29.打好凈土保衛戰。健全土壤
環境監測體系,深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強化土壤和地下水源頭防控,加強空間布局管控,促進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管控要求與空間用途管控有效銜接。嚴控涉重金屬行業污染物排放,持續推進重點區域重金屬減排,新改擴建涉重金屬重點行業建設項目實施“等量替代”或“減量替代”,嚴格控制重金屬污染物新增。鞏固提升農用地安全利用水平,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全面排查、堅決防止污染項目向農村地區轉移。加大優先保護類耕地保護力度,確保到2025年優先保護類耕地面積不減,土壤環境質量不降。(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各區縣、功能區)
(三)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利用制度,持續打好深度節水控水攻堅戰,牢牢守住水資源安全底線。
30.構建供給充足聯動安全水保障網絡。加快推進傅疃河地下水庫等水源項目,建設沭河攔蓄水工程、濤雒地下水庫(巨峰河攔蓄工程),提高雨洪水資源利用水平和本地水調蓄能力。到2025年,新增攔蓄水2000萬立方米。謀劃推進陡山水庫向日照調水工程等項目。加快推進重大引調水工程建設,配合推進沂沭河雨洪資源利用東調工程、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融入全省水網大循環。到2025年,城市日供水設計能力達到66萬立方米以上。加強防洪減災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嵐山潯河、五蓮涓河等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強化行蓄洪空間管控,提升水利防災減災能力。提升水網管理智慧化精細化水平,加快建設重點水利工程數字化運行管理平臺,持續提升“預報、預警、預演、預案”能力。(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城市管理局,各區縣、功能區)
31.全面推進節約用水。嚴格用水總量強度“雙控”制度,進一步健全市縣兩級行政區域用水總量、用水強度管控指標體系,制定水資源控制目標。實施高耗水企業節水改造工程,引導鋼鐵、化工、漿紙等行業加快推進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節水改造。大力發展節水型農業,積極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方式。推進城鎮供水管網分區計量管理,完善供水管網檢漏制度,建立精細化管理平臺。用好價格杠桿,調整城鎮居民階梯水量、水價,推進工業原水調價,對超定額(計劃)用水實施累進加價制度。將非常規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推動污水資源化再利用,加快推進建設海水淡化項目,打造海水淡化基地。落實國家節水行動,開展節約用水宣傳教育。到2025年,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6.74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5%;非常規水使用量達到5000萬立方米以上,規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4%左右,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55%。(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委宣傳部,各區縣、功能區)
(四)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制定出臺碳達峰工作方案,深入實施綠色低碳全民行動,推動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持續擴大綠色產品供給,加快構建生產生活綠色化社會行動體系。
32.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利用,重點抓好冶金渣、化工渣、石材鋸泥等固體廢物循環利用,加快推進五蓮石材產業園固體廢物處置綜合利用等項目建設。實施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舊輪胎、廢舊手機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規范管理,促進資源向優勢企業集聚。積極推進工業副產物循環利用,鼓勵鋼鐵、化工、建材等行業企業探索建設冷熱聯供項目。鞏固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成果,加快推動園區低碳建設和產業低碳轉型,到2025年省級以上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聚焦重點能耗行業,強化環保、質量、技術、節能、安全標準引領,對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全面推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區縣、功能區)
33.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實施綠色低碳全民行動,鼓勵發展節能環保汽車、節能家電、高效照明等綠色產品。全面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加快推進全域垃圾分類體系建設等重點項目,到2025年基本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取得明顯成效,生活垃圾無害率達到100%。落實糧食節約行動方案,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大力建設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擴大政府綠色采購覆蓋范圍,引導企業深入執行綠色采購指南。加強資源能源環境國情宣傳,開展全民綠色低碳教育。(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市財政局、市委宣傳部,各區縣、功能區)
(五)建立綠色低碳發展體制機制。深入推進節能降碳領域市場化改革,積極融入全國綠色低碳產品市場交易機制,全面推動綠色產業化,帶動產業綠色化。
34.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市場化機制。加快實施碳排放許可制,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開展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核算方法及建立碳排放總量認證和控制制度。深入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改革,探索建設排污權、用水權交易市場,完善有償使用、確權登記、抵押流轉等配套管理制度。組織重點碳排放單位參與全國碳排放權市場交易,重點用能單位參與全省用能權市場交易,用市場化手段推進節能降碳,促進碳排放權、用能權高效配置。支持東港、五蓮開展省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擴大綠色信貸規模,支持企業和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和轉型債券。(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日照市中心支行,各區縣、功能區)
35.持續強化節能管理。完善節能降碳激勵約束政策,穩步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嚴格落實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和能源消費減量替代制度,從源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節能降碳水平。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推進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和結果運用,倒逼能耗產出效益低企業整合出清。建設用好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平臺,鼓勵重點用能企業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到2025年,重點耗能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明顯提升,鋼鐵、水泥、石化等重點行業達到基準水平。(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縣、功能區)
原標題:中共日照市委 日照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日照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