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依據
2022年4月28日,國務院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國發〔2022〕11號,以下簡稱《綱要》),明確了新時代氣象事業發展的根本方向、戰略定位、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任務,為新時代氣象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市氣象局結合我市實際,承接《漳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漳政綜〔2021〕99 號)和新一輪省部合作協議確定的任務,以更實的舉措,推動《綱要》落地實施。在充分征求各縣(區)人民政府,漳州開發區、常山開發區、古雷開發區、漳州臺商投資區、漳州高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等46個相關單位意見基礎上,修改形成《漳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送審稿)(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二、目標任務
到2025年,基本建成智慧精準的監測預報氣象業務體系、普惠共享的現代氣象服務體系、安全集約的氣象大數據應用支撐體系、開放協同的現代氣象科技創新體系、規范有序的現代氣象治理體系。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能力不斷提升,氣象現代化水平全省領先,有效保障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濱海城市。
到2035年,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征的氣象現代化基本實現,氣象工作與漳州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深度融合,氣象協同發展機制更加完善,結構優化、功能完善的監測系統更加精密,無縫隙、全覆蓋的預報系統更加精準,氣象服務覆蓋面和綜合效益大幅提升,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穩步提高,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穩居省內領先水平。
三、主要特點
《實施意見》在具體貫徹措施上,結合我市實際,突出“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先導性社會公益事業”的定位,圍繞“增強氣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強氣象基礎能力建設”“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提高氣象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優化人民美好生活氣象服務供給”“強化‘清新福建’生態文明氣象保障”“建設高水平氣象人才隊伍”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設落實措施。主要特點有:
一是增強氣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特色鮮明的氣象科技創新有突破。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將科技創新作為引領氣象事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在關鍵核心技術上集中攻關突破,推進高效能的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進體制機制改革走深走實,為氣象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二是加強氣象基礎能力建設,四大系統建設水平全省一流。對標習近平總書記“精密監測、精準預報、精細服務”和“在準字上下功夫”的重要指示,在精密氣象監測系統、精準氣象預報系統、精細氣象服務系統、氣象信息支撐系統四大系統建設上下功夫,夯實氣象高質量發展根基。
三是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持續全省領先。氣象事業事關國計民生、關系重大,氣象工作始終堅定不移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氣象防災減災作為氣象工作的重中之重,凝聚氣象防災減災合力,為市委市政府精準指揮提供有力支撐,提高經濟社會抵御氣象災害風險的能力和韌性。
四是提升氣象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提高氣象服務效益。聚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擘畫的“數字福建”“海洋強省”和生態省等重大戰略,深度融入鄉村振興、交通強國等國家戰略,賦能新時代新漳州建設,以氣象高質量發展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五是優化人民美好生活氣象服務供給,提高氣象服務質量。讓人民生活幸福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國之大者”。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標,加快氣象服務供給側改革,不斷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是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支撐,為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提供氣象支撐。福建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發源地和實踐地,持續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氣象支撐,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賦能。
七是建設高水平氣象人才隊伍,建成氣象高層次人才梯隊。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堅持引育用結合,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氣象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四、范圍期限
實施范圍為各縣(區)人民政府,漳州開發區、常山開發區、古雷開發區、漳州臺商投資區、漳州高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各高校。實施期限為2022至2035年。
五、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包括三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提出了我市氣象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即構建一個體系——構建科技領先、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人民滿意的現代氣象體系;明確兩個階段發展目標——到2025年,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能力不斷提升,氣象現代化水平全省領先,有效保障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濱海城市;到2035年,基本實現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征的氣象現代化。
第二部分,主要任務。聚焦打造福建氣象系統創新示范,增強氣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聚焦全省先進的氣象基礎能力建設,建設精密監測、精準預報、精細服務、氣象信息支撐四大系統;聚焦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持續全省領先,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聚焦提高氣象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提升“工業強市”“海洋經濟強市”、鄉村振興、交通強市氣象保障能力和提升漳臺氣象融合和區域氣象協同發展水平;聚焦優化人民美好生活氣象服務供給,強化公共和高品質生活氣象服務供給;聚焦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科技支撐、氣候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氣象保障;聚焦建設高水平氣象人才隊伍,加強氣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優化氣象人才發展環境。共計7方面提出23項重點任務,明確各項能力建設內容、任務分工。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從加強組織協調、強化資金保障、加強法治建設三個方面提出具體保障措施。
六、關鍵詞詮釋
1262:12小時、6小時、2小時精細化氣象預警融入福建城鄉防災減災救災機制“提前12小時劃定防范重點區、提前6小時預置救援力量、提前2小時轉移高風險區域人員”。
靶向發布:點對點發布。
氣候可行性論證:是指對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的規劃和建設項目進行氣候適宜性、風險性以及可能對局地氣候產生影響的分析、評估活動。
“知天氣”:為省氣象局牽頭開發的手機氣象服務平臺,免費提供實況、預報預警信息服務。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用高炮、火箭、飛機、地面發生器等,將適當催化劑引入云霧中,或用其他技術手段進行人工影響天氣的行為。
七、聯系人及聯系電話
解讀機構:漳州市氣象局
聯系人:周敏
聯系電話:0596-7096782
原標題:解讀《漳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