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積極推進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相關工作,持續“提速度、優服務、嚴質量”,逐步形成“四川模式”。通過3年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實踐,四川初步探索出一條“既守住環境底線又服務地方發展,既保障水質向好又規范排污行為”的良性發展道路。
提前介入、靠前服務,跑出速度
“生態環境局的服務太周到了!幫我們找專家、做規劃,入河排污口審批全程專人對接,原本需要20個工作日的審批,6個工作日就解決了。”四川省廣安市工業新城污水處理廠負責人朱坤說著還有些激動。
工業新城污水處理廠于2016年建成。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入駐,污水量超出原有設計規模,二期建設迫在眉睫。“時間緊、任務重,污水處理廠一天建不成,周邊環境的壓力就卸不下來。”
這一項目的建設引起了廣安市生態環境局的高度重視,火速成立工作專班,在項目二期前期手續辦理過程中提前介入、靠前服務,為項目順利開工“保駕護航”。
專班雷厲風行,成立后立刻組織企業負責人、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報告編制單位、園區管委會負責人等召開專題會,對入河排污口審批有關政策文件進行解讀,對遇到的難點問題認真研究、逐一分析。
此外,專班派專人全程跟蹤協調,在論證報告編制、審查等過程中及時給予指導,讓企業提前 14個工作日取得了入河排污口批復。
“我們通過采取提前介入、靠前服務、流程優化和全程幫扶等措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縮短審批時間,在入河排污口審批工作中跑出了四川速度。”廣安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四川省全省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平均用時7.8個工作日,較法定時限縮短了十幾天,重大項目審批時限縮減至6個工作日,辦理效率提升3倍,提前辦結率達到100%。
化繁為簡、一次解決,點亮服務
“一想到新建排污口可能遇到的河道防洪安全、新建管道穿越交通主干道等問題,我就頭疼,不知道要去多少部門、跑多少次才能辦好,更怕跑來跑去最后還是‘竹籃打水’。” 四川省游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項目承建方、綿陽富樂投資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王亮皺起了眉頭。
“這個投資1.5億的項目關系到園區內生產廢水能否得到有效處置,建不好將成為園區綠色發展的阻礙。”
為了讓企業在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環節少跑路、少折騰,四川省綿陽市生態環境局積極踐行“一線工作法”,安排專人“一對一”跟蹤服務、精準幫扶,在符合規范的前提下,提高辦理效率,審批手續一次解決。
開工建設那天,王亮露出了舒心的笑容,“沒想到這么簡單,以為需要跑好幾趟才能解決,現在一次就解決,太省心了。”
這并非個例。近些年,四川省依托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推行“辦事不求人、審核不見面、最多跑一次”的“一網通辦”服務模式,通過“一優化三減少”(優化辦理程序,減少材料、減少流程、減少時限),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目前,全省累計辦理一千余個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群眾好評率和群眾滿意率均達100%。
除此之外,解決困擾群眾的歷史遺留問題也是提升服務質量的重中之重。通過入河排污口歷史遺留問題專項整治,四川省對已存在但未按要求辦理手續,或達不到相關管理要求的排污口,實施分類妥善處理。
目前,四川省已妥善解決受納水體納污能力不足、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排污受限等突出歷史遺留問題1020個,堅決“不把歷史遺留問題留給歷史”。
嚴守標準、以嚴促實,鑄就質量
“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審批工作啟動將近1年,還沒有取得批復,2021年下半年又被納入了督察整改內容。”說起這件事,隆昌市碧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朝平心急如焚。
碧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四川隆昌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的責任主體,曾多次就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設置提供論證報告,但因不關注地方考核斷面水質達標、未從水生態環境保護的具體要求角度論證等問題,未能通過專家技術審查會認可。
隨后,黃朝平委托另一家單位結合專家意見對報告修改完善,后經10人次專家現場審查、25人次各類專家技術審核及指導,報告才取得了專家組、生態環境廳和水利廳的一致認同。
“這件事情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黃朝平說,“嚴格的審核把關時刻提醒我們,要高度重視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在排污口審批過程中,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及各級生態環境局始終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水功能區劃、“三線一單”等有關規定要求,通過嚴格審核倒逼污染治理,逐步實現水質管理與污染源管理有效銜接,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雖然事小,但其對區域水環境的影響深遠,我們必須嚴把質量關。”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全面系統梳理入河排污口設置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規范,形成入河排污口工作手冊和政策技術、經典案例匯編。結合四川實際,出臺《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擴大排污口設置審核程序暫行規定》等文件,為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快、優、嚴”三大標準的指引下,四川省扎實開展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工作,有效打通岸上和水里,實現污染源、排污口、水質相互銜接和聯動管理,水質顯著提高。截至2022年7月,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97.5%,較2018年提高8.9個百分點;長江水系岷江、沱江流域水質改善尤為明顯,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較2018年分別提高10.5和29.4個百分點。“水質改善后,我們這的紅嘴鷗都多了不少。”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笑著說。
原標題:排污口監督管理 | ?“快、優、嚴”三管齊下 打造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四川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