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海綿城市建設有關要求,加快推進我市海綿城市建設進程,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由市住建局牽頭,草擬了《白山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按照立法程序規定,現需再次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如有修改意見或建議,請于3月28日前向白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提出,聯系人:徐巖(郵箱:952288578@qq.com;電話:0439-3271069)。
附件:《白山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
《白山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的起草說明
白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23年2月27日
白山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
(草案征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規范海綿城市建設管理,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白山市本級(包含渾江區、江源區)城市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內的海綿城市建設和管理活動。
本條例所稱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城市規劃、建設的管控,從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著手,綜合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技術措施,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徑流,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行為對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第三條 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應當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生態為本、自然循環、規劃引領、統籌推進的原則。
第四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海綿城市建設管理,統籌海綿城市建設,建立健全海綿城市建設管理體制,協調解決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市、區人民政府是海綿城市建設的責任主體,統籌本行政區域內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工作。
第五條 市、區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以及市、區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和管理工作。
市、區人民政府自然資源、發展改革、財政、生態環境、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水務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海綿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相關工作。
第六條 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加強海綿城市建設宣傳,推廣海綿城市建設創新舉措和經驗。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鼓勵、支持海綿城市科學技術研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發揮科學技術在海綿城市建設和管理中的支撐作用 。
第二章 規劃與設計
第七條 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建設應當符合國家、省、市相關技術標準要求。
第八條 海綿城市規劃與建設應當尊重自然地勢地貌和天然溝渠,維持原有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態系統,注重城鄉結合部的生態修復建設,保護自然生態空間格局。
第九條 市、區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自然資源、城市管理、水務等部門編制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海綿城市專項規劃應當納入國土空間規劃。
第十條 編制詳細規劃及道路、綠地、廣場、水系、排水防澇等相關專項規劃,應當把海綿城市建設有關要求和內容納入其中。
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應當作為詳細規劃的控制指標。
第十一條 市、區人民政府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供應城市建設用地時,應當在規劃條件中明確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海綿城市建設控制要求,并納入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第十二條 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中應當明確海綿城市建設內容和指標要求,設置海綿城市專篇。
第十三條 勘察、設計單位應當按照海綿城市建設的技術規范和標準進行勘察、設計,并對勘察、設計質量負責。
建設工程項目方案設計以及施工圖設計文件應當按照規劃設計條件,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建設工程項目的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得降低。因特殊原因確需調整的,應當由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出具意見,并保證項目所在排水分區的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降低。
施工圖審查機構應當對施工圖設計的海綿城市專篇進行審查。未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的,不得出具施工圖審查合格證書。
第十四條 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項目,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配套海綿城市設施:
(一)建筑與小區建設應當因地制宜采取屋頂綠化、雨水調蓄與收集利用等措施,提高建筑與小區的雨水積存和滯蓄能力;
(二)道路與廣場建設應當改變雨水快排、直排方式,增強道路綠化帶對雨水的消納功能,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停車場、廣場等使用適合冬季條件的透水鋪裝;
(三)公園和綠地建設應當采取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人工濕地、植被緩沖帶、雨水塘、生態堤岸等低影響開發措施,增強公園和綠地系統的城市海綿體功能,消納自身雨水,并為滯蓄周邊區域雨水提供空間;
(四)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應當改造和消除城市易澇點,有條件實施雨污分流,增設調蓄設施,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排入自然水體的雨水應當經過生態凈化,沿岸截流干管建設和改造應當控制滲漏和減少污水溢流;
(五)城市坑塘、河湖、濕地等水體整治應當注重恢復和保護水系的自然連通,改造河道,培育水生植物,恢復河流的自我凈化、自我修復功能,開展河床、護坡整治作業時,應當采用自然生態護岸,改善水環境質量。
第三章建設與質量
第十五條 建設工程項目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不進行海綿城市建設:
(一)投資額在三十萬元以下或者建筑面積在三百平方米以下的建筑工程;
(二)文物保護工程、搶險救災工程、臨時性建筑、軍用房屋建筑等特殊工程;
(三)已正式交付使用的建筑小區、學校、醫院、辦公場所等區域配建養老、健身、停車、變配電室、水氣熱力加壓站、食堂等配套公共建筑;
(四)不涉及室外工程的舊建筑物的翻新、改造、加固、加層等工程。
第十六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目標以及本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和建設技術標準對老舊城區分期分批進行改造;老舊城區雨污分流、黑臭水體以及易積易澇點治理、管線入地、建筑節能、綠化硬化綜合整治、停車場建設等工程應當同步進行海綿城市設計與建設。
第十七條 市、區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標準對建設工程項目進行監督管理。
第十八條 建設單位應當按照規劃和設計要求以及施工技術規范,科學合理統籌施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工程質量監督手續和施工許可證。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建設、施工、監理單位應當執行海綿城市建設各項技術標準,保證工程質量。
建設單位和相關人員對海綿城市建設工程質量承擔首要責任,施工、監理單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規定承擔相應責任。
施工單位應當按照工程設計圖紙和施工技術標準進行施工,對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進行檢驗,確保工程質量。
監理單位應當依照法律、法規以及海綿城市有關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工程監理合同等實施監理,承擔監理責任。
第十九條 海綿城市設施應當與建設工程項目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
第二十條 建設單位在建設工程項目竣工后,應當組織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有關單位進行竣工驗收,竣工驗收報告中應當寫明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實施情況,并提交竣工驗收備案機關備案。
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驗收不合格的或未按施工圖設計文件建設海綿城市設施的,建設單位應當組織返修或者重建。
第四章 運行與維護
第二十一條 鼓勵市、區人民政府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提升海綿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
第二十二條 市政設施、公園綠地、道路廣場等基礎設施項目的海綿城市設施應當由各項目管理單位或者各相關行業管理部門維護管理;公共建筑、住宅小區等開發項目的海綿城市設施由產權人或者其委托的物業服務單位維護管理。
第二十三條 海綿城市設施維護管理單位應當建立海綿城市設施維護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配備專人管理,定期對設施進行監測評估,鼓勵采用數字化信息技術、監測手段,確保設施正常運行。
第二十四條 城市雨水行泄通道、易發生內澇的路段、下沉式立交橋、城市綠地中濕塘、雨水濕地等設置海綿城市設施的區域,應當設置必要的警示標識、預警系統,制定應急處理措施。
第二十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侵占、損毀海綿城市設施以及配套監測設施。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六條 市、區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保障海綿城市建設資金投入,統籌安排海綿城市建設資金及公共海綿設施的維護資金;設立引導、獎勵和補助資金,鼓勵和支持海綿城市建設。
第二十七條 市、區人民政府各相關部門應當建立多元化海綿城市投融資機制,鼓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海綿城市投資、建設、運營管理。
第二十八條 市、區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建立海綿城市建設專家庫,通過購買社會服務方式,開展海綿城市技術規范制定、相關技術研究、技術指導、行業交流培訓以及有關技術評審、論證等工作。
第二十九條 市、區人民政府對在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或者獎勵。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 違反本條例的,參照《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依法給予處罰。
第三十一條 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在海綿城市建設和管理中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行為的,由有權機關依法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二條 本條例自XXXX年X月X日起施行。
原標題:關于《白山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再次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