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7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首次采用實地探訪結合新聞發布的模式,發布省大氣顆粒物及光化學組分站(以下簡稱“超級站”)建設賦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并答記者問。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通報超級站建設賦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關情況: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省市兩級近3年投入10億元提升監測能力,加快構建生態
環境監測網絡,大力推進大氣顆粒物及光化學組分站建設,為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提供了有力支撐,取得了階段性成效?,F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情況
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我們基本建成了全時段、全覆蓋的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絡,為考核評價各級環境質量改善、環境污染治理成效提供了重要依據。目前,全省共有308個國、省控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每25平方公里左右有1個國省控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實時監測縣級及以上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我們與氣象部門緊密合作,建立了西南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可實現省級層面未來14天空氣質量等級預報、地級市未來7天主要污染物濃度預報。5年來,我省環境空氣優良天數率由2018年的88.4%上升至2022年的89.3%,細顆粒物(PM2.5)濃度由34.4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1微克/立方米。2021年,黃潤秋部長在國新辦舉辦的“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新聞發布會上,點贊成都“窗含西嶺千秋雪”盛景,充分肯定了我省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成果。
超級站建設情況
由于四川盆地特殊的地形、氣象以及產業、能源、交通結構等綜合因素,大氣污染防治已經進入“深水期”,需要動真碰硬“啃硬骨頭”,一微克一微克地摳。進一步搞清楚、弄明白大氣污染物的組分實現科學治污,靶向管控就十分重要。我們在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基礎上,從2020年加大超級站建設力度。超級站與常規6參數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相比,更像一名全面體檢的“醫生”,可以監測150余種指標,包括細顆粒物(PM2.5)中的元素碳(EC)、有機碳(OC)、水溶性離子、無機元素,臭氧(O3)生成重要前體物的117種VOCs(揮發性有機物)等,將大氣污染的病因“查清楚”“說明白”。目前,我省在15個重點城市規劃布局了超級站,其中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宜賓、廣安、達州的超級站已投入使用;攀枝花、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資陽的超級站將于今年底前建成運行。屆時,全省范圍內將基本形成超級站監測網絡,為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一是找準污染因子,實現精準管控
我們利用超級站建立大氣污染源精準溯源體系,解析顆粒物的一次來源和二次來源,實現有針對性的精準管控。2022年4月,自貢市出現一輪大氣污染過程,超級站監測數據顯示,PM2.5組分中鉀、硝酸根、銨等表征生物質燃燒特征離子大幅上升,有關部門結合空氣網格化站點及雷達平掃結果,“鎖定”秸稈燃燒污染帶,巡查管控后,污染過程隨即終止,污染程度明顯下降。再以德陽市超級站為例,2022年冬季,德陽市大氣污染中硫酸根等水溶性物質、有機碳、元素碳、重金屬鐵等組分濃度較高,對市區PM2.5濃度貢獻較大;經分析,特征污染源主要來自燃煤和冶煉等行業,有關部門加強鋼鐵、玻璃等企業管控后,相關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
二是強化預警預報,實現提前管控
除了精準分析污染組分以外,超級站還可以為區域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重污染過程預警提供更加準確的支撐。準確的預警預報,打好了大氣污染防治“提前量”,為應對污染天氣過程留足了空間、爭取了時間。2022年,全省未來3天空氣質量等級預報準確率為89.3%。以綿陽為例,超級站建成后,空氣質量等級預報準確率達到95%。
三是科學分析,完善頂層設計
超級站建立大氣污染源精準溯源體系,通過大數據可分析清楚區域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為產業和能源結構調整提供科學建議,為地方政策制定和決策提供技術支撐。成都市在深入分析超級站數據基礎上,依托“一市一策”院士專家團隊等各方力量,科學制定打贏藍天保衛戰實施方案、大氣污染防治年度計劃(650工程)、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綿陽市根據超級站源解析結果,出臺《綿陽市2023年大氣污染防治18條硬措施》,制定部分涉VOCs企業結構調整和搬遷、燃煤鍋爐關停淘汰、城區機動車常態化限行、貨運車輛遠端分流等政策。
總體來看,超級站的建設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學支持,屬地黨委政府能夠有的放矢開展工作,實現精準管控,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環境效益。2022年,在不利氣象條件下,通過各方的努力,比預測減少415個污染天,其中:成都市搶回優良天35天,德陽市搶回優良天22天,自貢市搶回優良天18天,綿陽市搶回優良天16天……
下一步工作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要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精神,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工作任務,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賦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盡快實現組網
年底前,完成15個重點城市超級站建設工作,將數據匯入四川省空氣質量決策平臺,完成超級站組網工作,解決數據來源問題。
加強數據分析
充分利用大數據全面系統分析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地區PM2.5和臭氧前體物(VOCs)不同組分的成因與來源、分析污染過程與氣象條件間的相互影響,精準判定盆地內大氣污染形成的原因與污染物傳輸路徑。深度挖掘監測大數據,釋放監測數據價值,形成數據成果。
強化成果運用
利用數據成果,對重點排放源、關鍵特征污染物及重點管控對象,實施精準管控,有效改善環境質量,并開展預測預報及防控對策成效評估,更好地服務各級黨委政府環境管理、環境執法、環境決策等工作。
原標題:全文實錄丨生態環境廳召開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