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6日,貴州省生態環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貴州省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情況。
2020年以來,貴州省著力提升危險廢物環境監管能力、利用處置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建立健全危險廢物全過程環境安全監管體系,有效遏制非法轉移處置危險廢物的違法犯罪行為,“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順利收官。

開展危險廢物問題排查治理。貴州省生態環境廳于2020年建立危險廢物環境重點監管單位清單,每年動態更新,并督促企業在貴州省固體廢物信息管理系統中完成年度管理計劃、經營情況等申報登記,全面運行危險廢物電子轉移聯單。按照動員部署、排查整治、集中攻堅、鞏固提升的階段性工作安排,以危險廢物經營企業、危險化學品生產單位為重點,深入排查危險廢物經營使用和風險防控情況,督促企業落實問題整改的主體責任。2020年以來發現的涉危險廢物問題隱患已全部完成整改。
完善危險廢物監管機制。貴州與云南、四川、重慶共同簽署了《建立長江經濟帶上游省市危險廢物聯防聯控機制合作協議》,又與湖北、湖南、重慶、四川建立了《危險廢物案件跨省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加強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共享、跨省轉移“白名單”快審快復、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跨區域收運處違法犯罪行為聯合打擊等合作。此外,建立安全監管與環境監管聯動機制,貴州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省應急廳共同推進全省生態環境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專項工作。同時,建立信息化監管機制,目前貴州省固體廢物信息管理系統已有2萬余家涉危險廢物企業完成注冊,并進行電子臺賬管理。全省一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已全部實現條碼管理,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逐步進入可追溯管理系統,共計6000余家實現可追溯信息化管理。
強化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全省危險廢物經營單位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已實現全覆蓋,年產危險廢物10噸以上的產廢單位將在“十四五”期間完成一輪評估。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積極推動收運處“一體化”體系建設,開展廢鉛蓄電池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試點,建立“主導單位+集中貯存點+收集網點”三級“金字塔”式收集轉運體系,解決收集源頭“小散亂”的突出問題。同時開展貴州省打擊環境違法犯罪“利劍2021-2025”專項行動,聯合省檢察院、省公安廳持續打擊危險廢物違法行為,2020年以來移送公安機關涉嫌環境犯罪案件9起。同時成立貴州省危險廢物鑒別專家委員會,為危險廢物鑒別案例提供技術支持。
提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和水平。貴州省生態環境廳印發《貴州省“十四五”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規劃》,嚴控新增過剩產能,支持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和鋇渣等利用處置短板項目建設。目前,全省核準危險廢物經營能力達486.96萬噸/年,除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和含鋇廢物外,其余種類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已完全滿足省內需求。
為期三年的危險廢物專項整治行動目前已取得了三個方面的成效:
危險廢物管理更加精準。通過全面運行電子轉移聯單,并強關聯管理計劃,使得注冊使用省固廢系統的涉危險廢物企業由2020年不足1000家猛增到目前的2萬余家,系統中統計的危險廢物產生量、處置量、利用量愈發接近真實,有力支撐了危險廢物管理決策。隨著醫療廢物可追溯信息化管理的深入,衛健部門統計的醫廢產生量和生態環境部門統計的醫廢處置量之間的誤差已不到2%,實現了“一套數據”。廢鉛蓄電池交易平臺試運行以來,散落在社會上的廢鉛蓄電池得到規范收集并進入信息化監管范圍。
生態環境風險逐步降低。危險廢物跨省轉入轉出比從2020年的23.8倍降到10倍以內。
跨部門、跨區域協作更加密切。通過建立聯動機制、簽署合作協議,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共享、跨省轉移“白名單”快審快復、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跨區域收運處違法犯罪行為聯合打擊等合作不斷加強。
作者丨陳夢竹
編輯丨蕭 宇 張 睿
二審丨梁 雋 岳植行
三審丨黎曉英
原標題:貴州省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成效顯著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