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義烏市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堅持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協同治理、美麗生態與美麗經濟共生治理,推動“美麗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譜寫新時代治水興城新篇章。2017年以來,該市地表水縣控及以上斷面水質穩定達Ⅲ類,出境水好于入境水,連續六年捧得“大禹鼎”,連續五年獲評“美麗浙江”建設工作優秀縣(市、區),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一、聚焦水盡其用,盤活用好每滴水
一是“外引內擴”保障供給。全國首創跨區域水權交易,與周邊縣市開展2次水權交易,與浦江實現“義浦同城”跨區域同價供水。充分挖潛境內資源,實施水庫增容工程,有序推進水廠提標擴容項目,大幅提高城鄉供水能力。2016年以來,累計投資3.5億元,完成8座水廠新擴建項目,全市供水能力達64萬噸/日。
二是“次水盡用”節約水源。在全省率先實施“全域分質供水”,創新“1236”標準體系,即編制一個全域分質供水規劃,聚焦城市有機更新和工業企業兩大重點,建立“價格+信用+聯動”三大體系,推進分質水廠建設、供水管網擴面等六項工程。目前截至,已建成全國首座光伏廢水處理廠武德凈水廠等4座分質水廠,處理能力達11萬噸/日,年均可置換優質水資源2000萬立方米,平均利用率居全省第一。
三是“激活水系”改善環境。創新構建內河水系配送網絡,利用污水處理廠中水和義烏江原水,通過“引、提、凈”等方式為城市內河提供生態用水。以全市“十庫九溪”為基、水庫為“根”、溪流河道為“藤”、池塘為“瓜”,“長藤結瓜”式實現水系互聯互通,保障城市內河水系“清起來、活起來、美起來”。2013年以來,共計激活全市289處小微水體,為9條城市內河提供生態用水,總配水能力達44.5萬噸/日。
二、聚焦水岸同治,綠裝扮靚每條河
一是先試先行打造“污水零直排區”。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域“污水零直排區”,創新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機制,建立一體化、等級化、信息化運維體系,打造“先試點—出標準—強建設—嚴驗收—高質量建成”的最優鏈。今年6月,義烏信息光電高新技術園區企業治理主要做法入選生態環境部工業園區水污染防治地方治理典型案例進行全國推廣。
二是全線貫通網狀生態廊道。以義烏江、南江為主廊道,6條縣級以上支流為支廊道,10條美麗鄉村精品線為輔廊道,串聯25個特色小千峰萬壑和100余個特色美麗鄉村,形成融合性極強、經濟性極強、開放性極強的網狀生態廊道體系。2017年以來,累計投資565億元,建成濱江綠道110公里,全線貫通30公里美麗城防,創建省級美麗河湖5條、水美鄉鎮7個、濱水產業帶6條,建成15分鐘親水圈484個。
三是一體推進全域數字治水。以全省第一批水利數字化改革試點為契機,按照“數字(治)五水、智慧(繪)綠水”理念打造“五水智治”體系,建設“五水智治”平臺,整合11個涉水緊密單位,同步開展4個“智慧試點”建設。該市“節水在線”應用獲評省水利廳數字化改革“優秀應用”,“污水泵站(管網)安全管理”數字孿生應用實現全省推廣。
三、聚焦水城共生,激活發展每寸地
一是全民參與節水護水愛水。明確23位縣級河長、45位鄉級河長、215位村級河長,共同擔負主要河道的“管、治、保”工作,通過河長制信息化平臺進行每日河道巡查反饋,確保巡河率、涉河問題處理率保持100%。選聘46位民間河長、31位“洋河長”、14位護水監督員,開放公眾護水平臺,全面強化對河道治理等方面的監督工作。截至目前,已有8.5萬余名用戶注冊公眾護水平臺,累計處理上報問題5萬余個。
二是全力構建創新經濟走廊。堅持“以水興城”“以水興業”,在城市南部建設水域面積達6平方公里的雙江水利樞紐工程,引進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浙大“一帶一路”國際醫學院等科研院校,推動雙江湖科教園區初步成型,拓展形成160平方公里的現代都市區。在城市北部建設8平方公里的義烏植物園,串聯3座水庫和10條水系,打造“城市綠肺”,帶動周邊產業二次發展。
三是全域打造親水樂水平臺。以美化濱江空間、營造都市客廳為主題,打造義烏江燈光亮化工程、江濱綠廊網紅打卡地、中央濱水公園等核心景觀和親水平臺。串聯10條美麗鄉村精品線,形成280公里美麗鄉村大環線,打造群眾家門口的親水樂水平臺,全面提升城鄉空間環境品質。截至目前,該市美麗鄉村精品線年均接待游客超50萬人,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近億元,成為綠色共富新引擎。
原標題:金華義烏市激活綠色動能 全力打造綠水經濟新樣板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