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4月入選國家級“無廢城市”名單以來,合肥市抓住機遇,抓好頂層設計,建立工作機制,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無廢城市”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壓實建設工作責任
合肥市將“無廢城市”建設納入市政府2023年度重點工作分解,成立“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專班,由市政府分管領導擔任專班主任,市政府副秘書長和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擔任專班副主任。市政府召開“無廢城市”建設工作調度會,聽取建設情況匯報,對建設工作進行安排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門提高政治站位,明晰工作方向,把握建設路徑,力爭在破解建筑垃圾治理、藻泥利用處置、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
再生資源回利用等方面難題取得新進展。
系統謀劃方案編制工作
強化方案引領作用,科學規劃“無廢城市”建設藍圖。市生態環境局會同技術支撐單位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系統謀劃目標和任務,2023年1月和2月分別以市政府辦公室和市環委會辦公室印發《合肥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合肥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列出50項具體指標,提出9個方面44項具體任務,提出構建分類施策、城湖共治、創新驅動、產業支撐的固體廢物綜合治理新模式。構建“1+13”方案體系,13個縣(市)區、開發區對照“四張清單”任務,采用“規定動作+自選動作”協同推進方案編制和建設工作。
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
制定印發《合肥市“無廢城市”建設專班工作方案》,參與“無廢城市”建設成員單位有21個,專班下設綜合組、一般工業固廢和危險廢物工作組、生活源固廢和建筑垃圾工作組、農業固廢工作組、保障組5個工作組,5大領域固廢治理工作分別由市生態環境局、市經信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建立計劃總結、考核評估、調度督辦、工作例會、工作報送、聯絡員6項工作制度,為“無廢城市”建設提供機制保障。
強化項目支撐作用
安排制度、技術、市場、監管“四大體系”建設77項任務、55個重點項目。針對固體廢物收運體系不健全、資源化利用質效不高、轉運處置項目落地難、科技支撐和監管手段不夠等問題,突出項目支撐作用,以項目帶動“無廢城市”建設,共規劃重點項目55個、總投資約185億元。其中,已建成項目7個,已開工項目20余個,謀劃論證項目20余個,主要通過社會資本投入、爭取相關部委資金補助、綠色金融投融資開展。
積極營造“無廢城市”氛圍
為更好展示合肥市“無廢城市”形象,增強全市“無廢城市”建設的辨識度,面向社會公開有獎征集合肥市“無廢城市”建設標識(LOGO)和宣傳口號,初選LOGO12個、口號25個。召開“無廢城市”建設新聞通氣會,在微信公眾號發布合肥“無廢城市”工作方案系列解讀、“筑夢無廢城市”漫畫等,在《新安晚報》《合肥日報》等媒體刊發“無廢城市”建設相關稿件。會同技術支撐機構組織開展合肥市“無廢城市”建設培訓,各地各部門300余人參加。研究起草各類型“無廢細胞”建設細則,啟動“無廢細胞”建設。
下一步,合肥市將按照國家和省要求,圍繞方案確定的50項指標、9個方面44項具體任務,以項目為支撐,以“四大體系”建設為保障,加強領導,壓實責任,積極探索具有合肥特色的“無廢城市”建設路徑,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合肥貢獻力量。
原標題:“無廢城市”建設|科學設計,建立機制——合肥市有序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