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和意義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計量、標準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是資源高效利用、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支撐,對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2022年10月18日,市場監管總局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林草局等9部門聯合印發《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國市監計量發〔2022〕92號),作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保障方案之一,明確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工作總體部署,為相關行業、領域、地方和企業開展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建設工作起到指導作用。
為貫徹落實《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全面貫徹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決策部署,自治區市場監管局會同9部門研究制定了
《自治區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新市監量〔2023〕20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扎實推進我區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建設工作。
二、編制過程
2022年底,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開展《實施方案》編制工作。經前期深入全區相關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授權計量技術機構、企事業等單位調研,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相關方案內容要求,結合新疆實際,精心組織起草,先后多次征求市場監管總局、自治區相關部門、各地(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意見建議,共征集意見41條,其中采納38條,未采納3條并與有關單位達成一致意見,形成《實施方案(送審稿)》,經自治區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會議審議通過,于2023年2月14日印發實施。
三、主要內容
(一)總體框架
《實施方案》共六部分。第一部分為總體要求。第二部分為重點任務。第三部分為重點工程。第四部分為組織實施。
(二)主要目標
《實施方案》聚焦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統籌大氣、水、土壤、固廢與溫室氣體等多領域減排要求,將標準計量體系建設的目標和各領域目標有機銜接。同時,充分考慮標準計量體系工作與其他工作的協調性,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個關鍵期,提出到2025年和2030年的分階段目標要求。
到2025年,自治區碳達蜂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基本建立。碳排放基礎通用標準、碳減排標準、碳清除標準、碳市場標準等國家標準有效推廣實施。各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優勢企業積極參與碳減排、碳清除方面的標準制(修)訂20項以上,現行節能降碳標準提檔升級,成立若于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積極申報綠色低碳領域國家標準驗證點。新建或改造不少于20項計量標準,制(修)訂不少于10項地方計最技術規范。有序開展碳計量技術研究,全區碳排放監測系統建設穩步推進,能源計量能力進一步提升,部分領域碳計督技術和測量裝置取得突破,全區碳計量支撐能力邁上新臺階。
到2030年,碳排放基礎通用標準、碳減排標準、碳清除標準、碳市場標準等國家標準實施全覆蓋。重點行業和產品能耗能效標準關鍵技術指標全面達標并適度領先于國內平均水平,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及生態碳匯標準逐步健全,標準約束和引領作用更加顯著,標準化工作重點實現從支撐節能減排降碳向碳中和目標轉變。碳達峰碳中和計量支撐能力進一步強化,量傳溯源體系進一步完善,基于遙感測量、大數據、云計算的碳排放實測技術進一步提升,建成統一規范的碳排放計量體系,全面滿足工業、能源、交通、建筑、農業、公共機構以及居民生活等領域碳計量要求。
(三)重點任務
一是實施碳達峰碳中和國家和行業標準。加大對能源、鋼鐵、電解鋁、農業(畜牧業)生產、城鄉建設、交通運輸、公共機構、居民生活等領域節能、降碳、減排國家標準的實施力度并做好監督。
二是完善綠色發展標準化保障。包括加強重點領域碳減排標準實施與制定,持續優化生態系統建設和保護標準,推進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筑牢綠色生產標準基礎,強化綠色消費標準引領。
三是完善計量技術體系。包括加強基礎前沿計量技術研究,加強共性計量技術研究,加強重點領域計量技術研究。
四是加強計量管理體系建設。包括制定計量技術規范,
加強計量監督管理。
五是健全計量服務體系。包括強化社會公共計量服務,完善行業領域計量服務,加強第三方計量服務。
(四)重點工程
《實施方案》圍繞建立完善碳達峰碳中和計量體系,提出了5項重點工程,包括實施碳計量科技創新工程,實施碳計量基礎能力提升工程,實施碳計量標桿引領工程,開展碳計量精準服務工程,實施碳計量對外交流合作工程。
(五)保障措施
為保障《實施方案》的落實,明確了加強組織領導、資源保障、宣傳培訓、實施評估等保障措施。
原標題:《自治區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政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