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2023年6月21日,“國家碳計量中心(內蒙古)包頭分中心揭牌暨包頭林草碳匯市域碳中和啟動儀式”在包頭隆重舉行,會上宣布“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包頭碳匯專項基金”正式成立。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包頭碳匯專項基金,致力于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林草碳匯(包頭)試驗區建設和全國林業碳匯試點工作,支持碳匯造林、森林經營、濕地和草原的保護與修復、增匯措施研究、碳匯計量監測及標準化體系建設、推動基于林草碳匯的市域碳中和機制等方面的公益活動。
碳計量中心揭牌,碳匯基金成立,包頭雙喜臨門。
此前,市場監管總局批準籌建的首個國家碳計量中心落戶內蒙古的消息就發酵了好一陣。目前,我國正在深度探索支撐碳數據和碳市場的核算體系,全國人大代表也坦言計量與國家碳數據支撐脫節的問題,可見碳計量中心的成立意義之重大。
內蒙古作為重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擁有“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雙重身份,其計量測試研究院成立了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內蒙古),建立了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立了標準化碳計量實驗室,具備了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森林草原碳匯量分析等能力。所以依托于此,國家碳計量中心落戶確實是個更事半功倍的選擇。
那么碳匯,你需要了解,這是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曾有研究表明,我國西南和東北地區的碳匯,占了整體陸地的35%左右。
碳匯交易也是以此為基礎,據悉,截至2022年底,我國已確定了18個林業碳匯試點市(縣),業界對碳匯交易的潛在市場非常看好。尤其是在未來碳交易市場成熟的背景下,碳匯為企業,為市場帶來的“流動”價值會更高,這也是很多企業率先投身于碳匯的主要原因。
而從另一個相關概念——CCER來看,林草碳匯的“升值空間”就更為人們所看好了。CCER有望加速重啟,這個消息環保人都不陌生了,而林草碳匯納入CCER框架被認為是高概率事件,這意味著林草碳匯交易將帶來可觀的收益,甚至國家林草局相關負責人還提出,要建立健全體現林草碳匯價值的精準補償機制。
就包頭而言,在林草碳匯上的“先行示范”作用也不可小覷。2021年3月,包頭就率先在全國提出并啟動建設碳達峰碳中和林草碳匯(包頭)試驗區,6月被確定為自治區首個林草碳匯試點,11月入選首批國家林業碳匯試點市。截至目前,包頭已經初步構建起試驗區“四梁八柱”基本架構。
方案、科技、項目一個都不缺,包頭兩年累計實施各類鞏固提升碳匯能力工程460萬畝,合作建設1.2萬畝的碳匯林,規劃建設12個森林碳匯發展片區、5個草原碳匯發展片區、5個濕地碳匯發展片區,建成“包頭林草碳匯技術研究中心”,運行“包頭林草碳匯認定流轉平臺”、“包頭林草碳普惠平臺”,簽發首支15萬噸減排量的“包頭林草(數字)碳票”,成功發放兩筆共計2100萬元的碳匯權質押貸款,林草碳匯市域碳中和已成為國家林業碳匯試點的重要方向。
總的來看,不管是國家碳計量中心分中心的揭牌,還是碳匯專項基金的成立,對于全國碳市場運行體系的完善,以及“雙碳”目標的達成,都是重要的節點。隨著碳計量標準的規范,碳匯交易架構的成熟,“減碳”可就不再是“只出不進”的買賣了。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