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落實“美麗中國”珠海實踐項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薦“無廢城市”建設,珠海市新聞辦組織召開珠海市“美麗中國”珠海實踐及2023年上半年全市環境質量狀況通報新聞發布會,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向媒體通報有關工作開展情況,并解答公眾關心的問題。
珠海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曲波: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我市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與支持,下面,我代表珠海市生態環境局向各位通報我市上半年的環境質量狀況:
一、大氣環境
2023年上半年珠海市AQI達標率92.3%,有效監測天數共181天,其中優97天,良70天,首要污染物均為O3。綜合指數為2.74(全省綜合指數為2.93,珠三角綜合指數為3.07),空氣質量總體優于全省及珠三角均值。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1-6月排名情況,1-6月我市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6位,較2022年同期上升3位;在珠三角9城市中排名第3位,較2022年同期排名持平。
環境空氣質量六項污染物全部達標,其中PM2.5、PM10、O3、NO2、SO2、CO評價濃度分別為20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151微克/立方米、18微克/立方米、6微克/立方米、0.7毫克/立方米。其中SO2、NO2和CO同比下降。
2023年上半年城市降水pH值范圍在4.12~7.18之間,均值為5.25,酸雨發生率為26.2%,同比2022年下降51.18%,酸雨頻率明顯下降。
二、地表水環境
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100%,11個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一)前山河
2023年上半年前山河石角咀水閘斷面水質類別為Ⅲ類,達到Ⅲ類水質目標要求;前山碼頭斷面水質類別為Ⅲ類,達到Ⅲ類水質目標要求。
(二)雞啼門水道
2023年上半年雞啼門水道尖峰大橋斷面水質類別為Ⅱ類,達到Ⅱ類水質目標要求;2023年上半年雞啼門水道雞啼門大橋斷面水質類別為Ⅱ類,優于Ⅲ類水質目標要求。
(三)磨刀門水道
2023年上半年磨刀門水道珠海大橋斷面水質為Ⅱ類,達到Ⅱ類水質目標要求。
(四)虎跳門水道
2023年上半年虎跳門水道河口斷面水質類別為Ⅱ類,達到Ⅱ類水質目標要求;西炮臺斷面水質類別為Ⅱ類,優于Ⅲ類水質目標要求。
(五)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
我市對11個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開展了監測,分別為大鏡山水庫、楊寮水庫、竹仙洞水庫、乾務水庫、竹銀水庫、平崗泵站、廣昌泵站、黃楊河泵站、竹洲頭泵站、大萬山舊水坑水庫、木頭沖水庫。
2023年上半年,我市11個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比例為100%。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評價,我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以Ⅱ類為主,水質總體優良。
三、聲環境
聲環境質量包括功能區噪聲、區域環境噪聲和道路交通噪聲。
2023年上半年功能區環境噪聲晝間達標率為100%,夜間達標率為85%。同比2022年上半年,晝間及夜間達標率保持不變。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和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將按要求在下半年開展監測。
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和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按要求為每年下半年監測1次,暫無監測數據。
以上是今年上半年珠海全市環境質量狀況,各位媒體朋友需要就上述主題了解更多內容的話,可稍后進行提問,我們將進一步介紹說明。我的通報完畢,謝謝大家!
珠海市生態環境重點項目服務科科長馮悅有: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
2022年以來,珠海市全面啟動“美麗中國”珠海實踐,成為廣東省先行啟動美麗中國地方實踐的地市之一。2022年10月,我市突破性出臺廣東省首個美麗中國地方實踐項目五年實施方案,確立美麗森林、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美麗藍天、美麗城市、美麗園區、美麗鄉村等7大實施路徑,目標到2027年底,計劃累計投入不少于500億元建設完善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奮力打造美麗中國生態典范城市,讓珠海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更優美。2023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有關決策部署,持之以恒,把推進“美麗中國”珠海實踐作為市政府的品牌工作來抓,持續擦亮“美麗中國”珠海實踐品牌,現將有關工作開展情況向媒體通報發布:
一、項目調整情況 今年增至203個
2023年以來,我局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有關工作要求,積極推動相關部門謀劃“雙碳”“5.0產業新空間”“綠美廣東”“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工程”等項目,不斷充實項目庫,聯合市發展改革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等部門,研究科學合理制定“美麗中國”珠海實踐項目2023年度項目建設投資計劃,明確“美麗中國”珠海實踐2023年目標任務和措施,推動提升“美麗中國”珠海實踐建設效能。5月18日,經市政府同意,我局聯合市發展改革局、市水務局印發了實施動態調整后的《“美麗中國”珠海實踐項目實施方案重點建設項目表(2022-2027)》,實施動態調整后,珠海實踐項目庫總項目數增加至203個,項目計劃總投資增加至684.83億元,2023年計劃投資增加至83.29億元。
截至2023年6月,珠海實踐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115.74億元,其中美麗森林累計完成投資1.14億元,美麗河湖累計完成投資18.12億元,美麗海灣累計完成投資10.39億元,美麗藍天累計完成投資3.74億元,美麗城市累計完成投資58.35億元,美麗園區累計完成投資18.14億元,美麗鄉村累計完成投資5.86億元。在各方的支持和努力下,相關入庫珠海實踐項目建設正按照計劃目標有序推進,已先后建成了一批“補短板”“利長遠”“惠民生”項目,我市也正逐步探索出美麗中國地方實踐的新路徑。
二、階段成效 建成一批支撐我市產業發展的環境基礎設施項目
2022年以來,“美麗中國”珠海實踐重點推動支撐我市產業發展的環境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特別是加快推動工業污水處理、危險廢物處置等生態環境治理領域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已建成富山江灣工業水質凈化廠等4座工業污水處理廠及相關配套工業污水管網,在建新青工業污水處理廠等3座工業污水處理廠,預計全部建成后全市工業污水處理規模達20.1萬噸/日,同比2020年增長161%,預計2035年全市工業污水系統將形成“五片九廠”格局,總規劃規模達58.7萬噸/日。建成珠海市綠色工業服務中心項目,可利用處置24大類工業危險廢物,有效解決珠海30年內的工業危險廢物的綜合處理處置問題。在建、擬建3個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項目,預計建成投產后新增工業固體廢物處置能力48.9萬噸/年,預計相關項目建成后將基本滿足我市“4+3”支柱產業發展對工業固廢處置利用的需求。
三、經驗做法被上級肯定
2023年1月生態環境部綜合司組織相關省市代表在珠海市召開了美麗中國建設地方實踐和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座談會,會上我局就珠海市開展美麗中國地方實踐總體工作情況和工作經驗進行詳細匯報,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對我市積極開展美麗中國地方實踐,創新性出臺珠海實踐項目實施方案等經驗做法表示高度肯定,要求我市要不斷總結實踐經驗,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提升生態環境品質,打造美麗中國生態典范。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我局將與相關職能部門一起,根據已印發的“美麗中國”珠海實踐項目動態調整情況,加快研究制定珠海實踐項目督導工作方案,確保項目按照年度建設時間節點要求加快推進。繼續推動相關單位積極謀劃“綠美廣東”、“百千萬工程”、“雙碳”等重大領域建設項目入庫。
接下來,我再向各位簡要通報“無廢城市”建設相關情況。
2022年4月,市政府印發《珠海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2021-2023年)》,正式開啟我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無廢城市”建設系統構建52項指標體系、92項工作任務。截至目前,有35項指標達到目標設定,48項工作任務基本完成。在工業發展與農業生產綠色化、綠色生活方式普及化、建筑領域低碳化,以及危險廢物管理精細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市無廢辦擬于今年8月份開始,在全市開展無廢機關、學校、企業、景點、商場、小區以及酒店等“無廢城市細胞”建設活動,計劃今年內開展“無廢城市細胞”建設的數量不少于200個。
以上就是關于“美麗中國”珠海實踐項目及“無廢城市”建設的相關情況,各位媒體朋友需要就上述主題了解更多內容的話,可稍后進行提問,我們將進一步介紹說明。
謝謝大家!
市政府新聞辦副主任張楠:
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請各位媒體朋友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各位記者先通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現在開始提問。
羊城晚報:
危險廢物處置能力不足曾經是珠海環境治理設施建設的短板,請問目前珠海已建成以及正在建設的危險固廢處置設施項目有哪些?目前珠海的收集與處理能力如何?
第二個問題,珠海正在建設“無廢城市”,請問具體有哪些任務與措施,公眾如何參與其中?
珠海市固體中心與輻射環境管理中心主任陳曉昊:
目前,珠海市已建成且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危險廢物處置單位共14家,其中醫療廢物處置單位1家,設施詳情在珠海市生態環境局上有進行公開。這些處置單位的處置能力達75.3萬噸,可處理30個大類危險廢物(《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共有50個大類),我市可以處理五分之三范圍的危險廢物,已涵蓋我市產生的絕大部分危險廢物種類。其中2021-2022年間建成的有5家,新增處置能力約46.3萬噸/年,處置能力較2020年提升超過150%。
除以上危險廢物處置單位具備相應的危險廢物收集能力外,為打通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集“最后一公里”,緩解小微企業危險廢物轉移難、處置難問題,市生態環境局還開展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集試點工作,規范設置了5個小微收集貯存單位,增加收集能力約7萬噸/年。
目前我市在建擬建的危險廢物處置項目共3個,建設規模48.9萬噸/年。預計建成投產后,全市危險廢物處置結構將進一步優化,風險防范能力持續增強。
第二個問題關于“無廢城市”方面的介紹,我再作個補充。《珠海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2021-2023年)》于2022年4月2日經市人民政府同意并印發實施。《實施方案》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省委和省政府“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決策部署,結合珠海市城市發展定位與發展階段、產業結構與轉型趨勢、城市發展與固體廢物管理需求,以支撐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為根本目標。推動形成“分類施策、陸海統籌、粵澳樞紐、灣區協同”的“特區模式”。
《實施方案》謀劃了92項建設任務清單,突出七大任務,全面開啟珠海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的新征程:一是推行工業綠色生產,加快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二是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推動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三是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推動農業廢棄物回收利用;四是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強化危險廢物全過程精細化管控;五是加快設施建設,推動固體廢物收集處置能力匹配化;六是完善機制體制,推動固體廢物全過程精細化管理;七是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相關技術與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實施方案》提出的全部52項建設指標和2023年年底前應完成的65項工作任務中,已有35項指標達到目標設定,48項工作任務已完成。
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珠海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生態環境局,通過加強工作調度,定期開展工作推進會,強化考核評估,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工作。二是強化責任落實。強化“無廢城市”建設責任落實,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細化目標任務,落實責任分工,明確完成時限。并積極爭取資金支持,進一步拓寬資金籌措渠道,積極引進和引導各類社會投資主體來參與“無廢城市”建設,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資金投入保障體系。同時在固體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上的主導作用,統籌規劃布局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險廢物等各類固體廢物回收、轉運、處置、利用設施建設,暢通各類固體廢物設施用地保障機制。
在“無廢城市”創建工作中,公眾有很多渠道可參與,我們將加強宣傳科普,推動公眾參與。一是加大“無廢城市”建設宣傳工作,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公益廣告等媒體,借助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加大各類新聞媒體對“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的宣傳力度,全方位展示“無廢城市”建設取得的成效和重要經驗,增強市民對“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的支持和認同感。二是持續打造一批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的綜合示范教育基地,加大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面向公眾開放力度,增加公眾對于這類設施的認識,增強環保理念。三是通過積極推動無廢學校、無廢(小區)社區、無廢企業、無廢景點、無廢商場等無廢細胞建設,將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等內容納入教育培訓體系,走進學校、社區、家庭、企業、園區開展多形式的宣傳教育,發揮環保公益組織的宣傳力量,推廣綠色生產生活理念、普及綠色環保知識,引導公眾參與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的良好氛圍。四是加強全市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信息公開,加大公眾參與力度,暢通社會投訴舉報渠道,鼓勵社會公眾依法參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社會監督,充分發揮公眾監督作用。
珠海傳媒集團:
“美麗中國”珠海實踐項目推進一年多,也取得了階段成效,有沒有適合市民參觀的點位,能直觀感受到美麗珠海的變化?
珠海市生態環境局重點項目科科長馮悅有:
感謝您的提問!2022年以來,我市印發了《“美麗中國”珠海實踐項目實施方案(2022-2027年)》,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建設,我市在森林建設,污水處理、無廢城市、海灣修復、鄉村建設等領域建成了一批示范項目,取得了良好成效。為了持續加大美麗珠海建設宣傳力度,充分調動全民參與行動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和建設力量,形成政府積極引導、部門協作配合、社會共同參與的濃厚氛圍,我們會同各有關行業部門對各美麗實施路徑中的項目進行了梳理,整理了一批建設效果良好,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且能夠直觀感受珠海實踐建設成果的項目和點位,向廣大市民進行推介:
在美麗河湖板塊,有香洲區投資建成的前山河碧道項目,進一步提升兩岸生態景觀和服務設施。
在美麗森林板塊,我們建成了集探索、休閑、攀登于一體的金灣區紅旗鎮大林山森林公園;在美麗海灣板塊,我們完成了鶴洲新區東澳島的生態修復,共修復海灘總面積12920平方米,修復海島岸線708米,使這三處的海灘一改往日荒涼破舊的面貌,變得整潔開闊、煥然一新,同東澳島其他幾處海灘形成灣灣相扣、山水相融的怡人自然風光。
在美麗城市板塊,我們在斗門區投資建成了名門水質凈化廠的提升工程,打造“花園式”污水處理廠,該廠正在創建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屆時公眾可以預約進行現場參觀。同時,高新區還投資建成了中山公園,項目以現狀山水景觀為骨架,集教育、紀念、游覽、休閑功能為一體,是具有嶺南水鄉景觀特色的區域綜合性紀念性文化公園。
在美麗鄉村板塊,投資建成斗門區“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工程,推進蓮溪片區、斗門鎮片區斗門區廣東嶺南特色的鄉村風貌示范帶建設,其中最具代表的蓮洲鎮的蓮江村、石龍村,已蛻變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這一系列項目的建成進一步推動我市實現城市面貌、市域治理水平、城市活力的明顯提升,使廣大人民群眾愈發直觀地感受到珠海的美麗蛻變,歡迎大家參觀體驗,并持續關心和支持珠海實踐建設。謝謝!
南方日報:
近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2023年珠海市近岸海域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請問《行動方案》包含了哪些內容,對我市近岸海域綜合治理起到了什么作用?
珠海市生態環境局水與海洋生態環境科科長黃思嘉:
非常感謝您對珠海近岸海域環境的關心。
珠海,地處珠江入海口,因地理位置特殊,近岸海域環境已成為珠海生態環境質量關注的重點。為了集中力量改善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狀況,《2023年珠海市近岸海域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于2023年5月29日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
《行動方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及生態環境部主要領導調研珠海指示要求,以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為主線,以入海總氮治理與管控為核心,明確13項重點任務,狠抓我市近岸海域綜合治理攻堅,確保海域水質達到年度目標,為珠海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生態環境支撐。
在入海河流治理方面,《行動方案》明確,對于前山河、磨刀門、雞啼門和虎跳門等4條國控入海河流及大虎涌、南水瀝、沙龍涌等5個市控入海河流,將實施“一斷面一策”方案,定期組織開展近岸海域環境質量會商,推進流域協同治理。制定入河入海排污口核查整治實施方案,完善入海排污口設置備案工作,開展直排海污染源監測,確保入河入海排污口穩定達標排放。
在陸源治理方面,《行動方案》明確,2023年底前完成全市新建改建140公里污水管網的任務,加快推進蓮洲水質凈化廠、新青工業污水處理廠等一批項目建設,進一步補齊污水收集處理短板。同時,還將加強農村污染治理,完成20個自然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改造任務。
在海域治理方面,《行動方案》明確,將推進海水養殖污染治理,強化萬山海島周邊海域污染防治,加強港口船舶水污染物治理,實施漁港環境綜合治理、落實海灘垃圾清理等重點任務。通過陸海協同推進,確保近岸海域污染綜合治理抓出成效。
在美麗海灣建設方面,珠海擁有優質的海岸線及海島資源,《行動方案》明確提出,珠海將以情侶路岸段、東澳灣、 錦塘灣、海豚灣、三角島等為重點,編制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方案,大力推進美麗海灣建設,打造美麗海灣廣東樣板。
《行動方案》的落實,將推動壓實各區各部門落實屬地主體和行業監管責任,通過加快實施各項重點任務和工程,有效提高近岸海域污染綜合治理水平,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有望進一步提升。謝謝!
廣東廣播電視臺: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請問珠海環境保護執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效?謝謝!
珠海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曲波:
感謝這位媒體記者的提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和戰略高度,創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市生態環境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以推動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開展監督與執法,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全面有效落實。主要工作舉措如下:
(一)明確執法職責,突出依法執法
一是整合綜合行政執法職責。全面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在機構改革基礎上,動態梳理生態環境領域行政執法事項178項,編制發布《珠海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事項指導目錄》,規范了事項名稱、實施依據、實施主體以及第一責任層級。二是加強執法監管聯動協作。聯合自然資源部門、水務部門、農業農村部門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與監管協作機制,努力建立邊界清晰、協同高效的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體系。
(二)嚴格規范執法,實施精準執法
深化執法檢查規范化建設。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制度,編制執法計劃清單,統一執法計劃任務和監管要求,堅持把執法重點轉移到群眾投訴反映強烈、偷排漏排污染物、生態破壞或環境污染嚴重、社會影響惡劣的環境違法行為上來,部署開展執法專項行動,通過執法手段督促企業增強守法意識、落實相關法律制度和規范標準。2023年上半年,全市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42宗,罰款金額472.954826萬元;實施查封扣押案件2宗,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宗。
(三)完善執法機制,強化執法監督
一是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組織制定全市生態環境領域減免罰清單,探索制定執法觀察期適用制度,作為免罰清單制度、道歉承諾制度等從輕、免于處罰制度的進一步延伸和補充。二是嚴格落實行政執法案件法制審核。行政處罰案件作出決定前均經過兩級、兩輪法制審核;建立重大案件集體審議和案件討論機制,確保重大行政執法案件合法有效。三是健全完善相關執法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處罰辦理、信訪案件調處、監測執法聯動、執法業務培訓等制度機制,持續推動“三項執法制度”落實,強化權力制約。四是強化執法工作紀律約束。制定執法人員廉政規定,列明九條明令禁止行為,推行執法承諾書制度,有效防范生態環境執法領域廉政風險。五是建立執法稽查工作機制。加強現場執法規范性、執法案卷質量、移動執法系統使用、重點執法制度執行情況全方位稽查,不斷健全執法機構內部糾錯機制。
(四)推進包容執法,助力企業發展
一是深化正面清單制度。發揮正面清單企業示范引領作用,對清單企業和非清單企業實施差異化監管措施,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引導企業自覺守法,提高執法監管效能。二是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審慎采取查封、扣押和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措施,對違法行為輕微及首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運用說服教育、警示告誡、指導約談等柔性執法方式,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堅持寬嚴相濟和懲教結合,積極推廣公開道歉承諾從輕處罰制度,助力企業健康發展。三是執法普法并行推進。開展“送法規、送技術”服務企業專題線上宣講活動,把普法教育貫穿環境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引導企業依法排污、精準治污,夯實企業主體責任。謝謝!
南方都市報:
《珠海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已正式實施近兩年時間,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正走向縱深,請問在保障有害垃圾的收運處置方面,珠海采取了哪些措施?
珠海市固體中心與輻射環境管理中心主任陳曉昊:
謝謝這位媒體朋友的提問。
我市有害垃圾主要采取“分散收集,集中分類,規范貯存,定期處置”模式,以各區、鎮(街道)為單位,依托生活垃圾收運體系,由專業隊伍合理規劃路線,負責有害垃圾前端收集,統一運至貯存點進行集中分類存放,再依托危險廢物收運體系,將有害垃圾納入危險廢物管理,定期由具備危險廢物運輸資質的單位運至危險廢物處置企業進行無害化處置,從而實現有害垃圾收集貯存與轉移處置無縫銜接,監督管理落到實處。我局還專門印制《珠海市有害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手冊》,指導各區(功能區)規范設置暫存場所、落實場所污染防治責任,近期將按照國家有關的最新規定對工作要求進行更新,進一步規范有害垃圾的收運處置。謝謝!
珠海傳媒集團:
很多來珠海旅游的游客反映,珠海情侶路上近岸海域的水總是黃黃的,如何向他們解釋我們珠海的海本來就是這個樣子?謝謝。
珠海市生態環境局水與海洋生態環境科科長黃思嘉:
您提的問題,也是大多數珠海市民和游客的關心和疑惑。
首先,我先解釋一下,您看到情侶路周邊海水偏黃的現象,其實是海水里泥沙含量高的原因。海水原本是無色透明的,因為對不同波長光的吸收、散射和其他因素如氣象、潮汐、洋流丶光照共同作用呈現海水顏色。
珠海海域位于珠江入海口,承接珠江來水和泥沙,此外,情侶路周邊海域水深較淺,海床上大量的泥沙容易被海浪掀起,各種因素疊加,造成情侶路周邊海水泥沙懸浮而發黃的現象。
正是上游帶來的泥沙,在珠江口沉降,給珠海帶來了豐富的土地資源,也才孕育了珠海獨特的山、海、城、島風光。數千年來,珠江將大量泥沙沖刷到珠江口,上游的大量泥沙受潮水的頂托作用在珠江口沉積下來,并逐步形成沙洲或沙坦,再形成土地和灘涂,豐富的泥沙來源和良好的沉積環境,灘涂面積得以快速形成。
唐代詩人高適曾作詩:“海對羊城闊,山連象郡高”,當時廣州人都將珠江稱為海,珠海還只是南海的一片島嶼,直到清朝,隨著珠江攜帶來的泥沙不斷沉積,海水逐漸遠退,位于現在山場村的香山鹽場逐步脫海成陸,正可謂昨日滄海,今日桑田。
偏黃的海水看起來雖然不太干凈的感覺,但是從歷年水質監測情況來看,情侶路周邊海域主要污染因子無機氮是呈下降趨勢,海灣污染治理效果比較明顯。
當風平浪靜的時候,海水中懸浮的泥沙會慢慢沉降,情侶路也就能欣賞到湛藍的大海。或者我們可以乘船出海,離開近岸海域時也可以看到珠海的碧海藍天。
市政府新聞辦副主任張楠:
由于時間關系,提問環節就到這里,若媒體朋友還有需要進一步了解的情況,會后可以與各單位溝通,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原標題:實錄丨“美麗中國”珠海實踐及2023年上半年全市環境質量狀況通報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