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發布《2022年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綠色發展水平評估報告》(下稱《報告》),基于2022年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公開平臺等數據,全面評估了行業發展現狀、污染物排放、污染防治措施和環境管理情況。
據《報告》整合統計,2022年,全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已達930家,以山東、浙江、河南、河北、廣東和江蘇六省為主力,較2018年增長了1.74倍。具體到落實上,2022年全國共竣工212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建設項目(新建163個)。較2018年,焚燒處理能力增長1.36倍,發電裝機規模增長1.51倍。
目前來看,焚燒發電正逐步替代填埋,成為我國主流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同時,生活垃圾焚燒伴生廢氣、廢水、廢渣等的處理需求也在加快釋放。2022建設項目涉及總投資1142.77億元,其中就有199.32億元為環保投資,占比17.44%。
值得注意的是,生態環境有關部門也從未放送對垃圾焚燒廠的整治。2019年開始,《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污染控制技術規范(試行)》(HJ 1134-2020)、《生活垃圾焚燒廠污染治理技術指南 二噁英》(T/ACEF 075—2023)、《生活垃圾焚燒廠污染治理技術指南 氮氧化物》(T/ACEF 074—2023)、《生活垃圾焚燒廠污染治理技術指南 臭氣》(T/ACEF 073-2023)等一系列標準指南陸續生效,針對垃圾焚燒廠廢氣排放的各項規定越來越細化。
整治之風持續吹,監管重拳隨之而來。自2020年開始,垃圾焚燒廠已被要求每日公開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氯化氫5項污染物日均值等,并接入自動監測數據平臺,向社會公開。各方努力下,2022年全國垃圾焚燒產業排放二氧化硫、氯化氫日均值已達標,但仍存在個別顆粒物、一氧化碳日均值超標的情況。
生態環境部陸續公布的一些環境違法案例中,垃圾焚燒廠問題主要集中在自動監測設備未能正常運行(導致自動監測數據缺失或者無效)、爐膛內熱電偶測量溫度不達標、未按照標記規則虛假標記、篡改或者偽造自動監測數據、超標排放等方面。因此,有關部門仍在持續壓實垃圾焚燒廠主體責任,大力推進實施垃圾焚燒廠的全面穩定達標排放。
2023年6月,生態環境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現場監督檢查技術指南》,規定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現場監督檢查的對象、要素、任務和流程,進一步明晰了垃圾焚燒廠環保責任。
究竟垃圾焚燒廠廢氣治理難點在哪,以致超標現象屢禁不止?簡要分析可以知道,生活垃圾含水量普遍在30%上下,焚燒產生的高濕度煙氣不僅脫白困難,其中的水分還會降低脫硫、脫硝等環節的效率,加上垃圾來源廣泛,所產生的煙氣種類也相當復雜,還可能含有重金屬及二噁英等物質。這些也帶來了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鄰避效應”。
2016年,住建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 《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作的意見》,首次明確要求變“鄰避”為“鄰利”,構建垃圾焚燒發電廠與居民、社區的利益共同體。2022年年末,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在《關于加強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強調,要“研究小型生活垃圾焚燒設施污染排放特征,提出適用可行的廢氣、廢水、灰渣等污染防治要求。”
政策層層加碼,但最終還是要相關廢氣治理技術能夠跟上。《報告》指出,目前主流垃圾焚燒煙氣污染治理技術路線為“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脫硝、干法+半干法脫酸、活性炭噴射去除二噁英與重金屬和袋式除塵器除塵”,已基本能覆蓋所有種類的污染物。基于此,2022年全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二噁英類、重金屬等達標率均高于99%,廠界無組織污染物總體達標。
結合“雙碳”戰略目標要求,企業也在加快垃圾焚燒廠廢氣治理技術開發。如龍凈環保,2022年年中投運了平湖垃圾發電廠煙氣碳捕集項目,以高效填料吸收塔和解吸塔為核心處理單元,通過優化工藝設計和設備布局,實現了煙氣系統、有機胺吸收液循環系統、冷卻換熱系統、蒸汽及疏水系統的高效集成,大幅減少系統占地面積的同時,還增強了碳捕集的精度。
以后,對于垃圾焚燒發電廠,真正做到變“鄰避”為“鄰利”也未必不可實現。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