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取消和調整不合理罰款,按照國務院部署,司法部會同相關部門對涉及的行政法規進行了清理。經過清理,國務院決定對14部行政法規的部分條款予以修改,對1部行政法規予以廢止。據新華社消息,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強簽署國務院令,正式公布《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其中《廢舊金屬收購業治安管理辦法》、《海洋觀測預報管理條例》兩項與環保密切相關。
《廢舊金屬收購業治安管理辦法》
第四條、第六條合并,作為第四條,修改為:“收購廢舊金屬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當在取得營業執照后15日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備案。
“備案事項發生變更的,收購廢舊金屬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當自變更之日起15日內(屬于工商登記事項的自工商登記變更之日起15日內)向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辦理變更手續。
“公安機關可以通過網絡等方式,便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備案。”
刪去第十二條、第十六條。
第十三條改為第十一條,修改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相應處罰:
“(一)違反本辦法第四條第一款規定,未履行備案手續收購生產性廢舊金屬的,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視情節輕重,處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罰款;未履行備案手續收購非生產性廢舊金屬的,予以警告或者處以500元以下的罰款;
“(二)違反本辦法第四條第二款規定,未向公安機關辦理變更手續的,予以警告或者處以200元以下的罰款;
“(三)違反本辦法第六條規定,非法設點收購廢舊金屬的,予以取締,沒收非法收購的物品及非法所得,可以并處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
“(四)違反本辦法第七條規定,收購生產性廢舊金屬時未如實登記的,視情節輕重,處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或者責令停業整頓;
“(五)違反本辦法第八條規定,收購禁止收購的金屬物品的,視情節輕重,處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或者責令停業整頓。
“有前款所列第(一)、(三)、(四)、(五)項情形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海洋觀測預報管理條例》
第十條第三款中的“批準”修改為“備案”。
第三十一條修改為:“設立、調整海洋觀測站(點)未按照規定備案的,由有關海洋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不符合海洋觀測網規劃的,責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實施強制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
原《廢舊金屬收購業治安管理辦法》自1994年開始實施,旨在保護合法經營,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此次修改尚屬首次,其中取消了生產性及非生產性廢舊金屬的區分,簡化企業與個體工商戶營業申請程序,并倡導公安機關使用網絡等,讓備案流程更快捷。且原“特種行業許可證”核辦、年審等要求均被刪除。據悉,“特種行業許可證”作為一種特殊經營許可證,是此前收購生產性廢舊金屬的企業所必須要申請的證件之一。相關內容更新也意味著,企業從事廢舊金屬回收工作自主性將進一步擴大。
而事實上,出于“無廢城市”、循環經濟等戰略需求,國家層面近兩年對于廢舊金屬回收行業一直持鼓勵態度。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到2025年,
廢鋼鐵、廢
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等主要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量達到4.5億噸。
《海洋觀測預報管理條例》也同樣在申請流程上有所放松,原需要“報有關海洋主管部門批準”的,現僅“備案”即可。另外,對于未按照規定備案的設立的監測點,也不再“沒收違法活動使用的儀器設備和違法獲得的海洋觀測資料”。
對于廢舊金屬收購、海洋觀測等環保從業者而言,上述行政法規的修改有望帶來更好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