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寧德這片海域上,有60萬人從事海上養殖、捕撈和銷售。過去海上養殖業盲目擴張,對海洋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造成嚴重影響。2018年7月以來,福建省寧德市扎實推進海上養殖綜合整治重大工程,累計投入各類資金45.48億元,清退及升級改造漁排142.7萬口、貝藻類54.15萬畝。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寧德不斷推動灣內近海向灣外深遠海養殖轉移,加快海洋水產從種苗、養殖到加工、品牌、市場的全產業鏈條提升,海上養殖呈現出良性升級、科學管控與向好發展態勢。
深入實施清海工程,打好綜合治理“組合拳”
立足“全面清”,責任清晰攻堅突破。成立黨政主要領導掛帥的整治指揮部,將公、檢、法機關及駐寧海軍部隊一并納入指揮部,將海上養殖綜合整治納入沿海縣、鄉兩級績效考核和一線跟蹤考察干部范疇,形成市、縣、鄉、村分級負責、齊抓共管、合力攻堅的格局。以縣為單位組織開展“千人作戰”和“百日攻堅”行動,協調開展縣際海域聯合整治,實現了256萬畝禁養區內的養殖設施全部清退。實施養殖屬性和空間信息“一張圖”管理,劃分縣、鄉、村三級海上養殖網格化管理責任區218個,建成市、縣兩級海上違規養殖舉報中心,實現監督多元化、零死角、無盲區。
聚焦“規范養”,多措并舉升級改造。編制發布《寧德市海水養殖水域灘涂規劃》,頒布實施《寧德市三都澳海域環境保護辦法》《寧德市三都澳海域環境保護條例》,形成依法有償用海、持證規范養殖、嚴格海域保護的局面。出臺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實施方案、升級改造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文件80多份,使“清海”工作有章可循。通過示范引領、分片推進,全市已形成10個萬畝連片示范區。近日,生態環境部門重點支持的深遠海半潛式養殖平臺“寧德1號”順利投放霞浦四礵列島海域,平臺配備了自動投喂、增氧、收魚、視頻監控、
環境監測、風光互補發電等系統,標志著寧德近岸養殖向深遠海養殖又邁出堅實步伐。
圍繞“同步治”,陸海統籌清理垃圾。組建海上環衛隊伍,配置打撈船只54艘、垃圾轉運車242輛,建立海漂垃圾“源頭減量—海上清理—堆場轉運—岸上處置”全鏈條治理機制,通過常態化巡回、重點區域定點和一般區域輪巡作業相結合的方式,對沿海四縣海域海漂垃圾進行統一清理,實現陸域和海上保潔“一只掃把”負責到底。同時,通過整合養殖網格化管理系統,利用衛星遙感、船載終端、無人機航拍等技術手段,實現海漂垃圾動態監控和第一時間清理。
實現多方共贏格局,海上“垃圾場”變身海上“田園”
養殖效益提升。海上養殖規劃科學、布局合理、整治到位,禁養區養殖全部清退,養殖區和限養區養殖全面推廣使用新型塑膠設施,養殖深度增加、密度降低、水質變好,漁業病害明顯減少、成活率變高、市場行情變好,從事相關產業的群眾收益顯著提升。
安全保障提升。構建檢測、錨固、融資、保險于一體,速度、質量、安全、效益同步保障的產品質量保障體系,升級改造后的塑膠養殖設施抗風浪能力增強,海上作業安全系數提高,遇險保障體系建立健全。海上養殖巡查常態化、航道清障執法工作制度化,能第一時間發現并清除航道、錨地和軍事用海范圍內的違規養殖,有力維護海上交通安全。
生態質量提升。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自然景觀得到明顯改善,三都澳近岸海域海水無機氮平均濃度降低11.23%,對海洋生態環境挑剔的“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頻繁出現在三都澳和沙埕港海域。
勇于嘗試破解難題,創造“清海”工程“寧德模式”
堅持機制先行,保障重大工程實施。成立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指揮部,建立健全內部運行機制,強化組織保障;堅持多元投入,與多家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廣“漁排養殖貸”,強化資金保障;編制港灣塑膠養殖設施工程技術規范,強化技術保障。
堅持問題導向,破解重大工程難題。通過實施養殖用海改革,進一步厘清海域權屬權證關系,實現了海域從資源到資產、再到資本的轉變;通過科學規劃布局、縮減養殖規模、改造養殖設施,海水水質和魚類品質持續優化;通過陸海統籌有效解決了海漂垃圾清理責任模糊、手段缺失難題。
堅持長效管控,鞏固重大工程成果。建立縣級“日巡查”與市級“周巡查”無縫對接機制,形成密集壓茬巡查整改態勢。按照沿海縣、鄉、村三級海域界線,劃定海上管控責任網格,建立海上養殖網格化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養殖屬性及空間信息“一張圖”管理,進一步提升管控水平,有力防止了違規養殖反彈回潮。
供稿 | 生態環境部綜合司
原標題:推進生態環境重大工程實施⑥:福建省寧德市實施海上養殖綜合整治重大工程 奏響“海上田園”新樂章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