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數字中國、共同富裕重要論述和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要求,高質量做好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工作,進一步推動改革爭先創優,加強改革經驗推廣推介,營造濃厚的改革氛圍,為浙江“兩個先行”提供支撐保障,特在“浙江省生態環境廳辦公網”“浙江省生態環境政務網”和“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門戶網”“改革之聲”欄目,擇優登載各地各單位改革工作的創新做法、亮點成效,并同步推送省廳“官微”,供各級交流借鑒、互促共進。
近年來,義烏市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以發展循環經濟為主線,深入探索工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新路徑”,打造赤岸鎮綠色循環產業園,將生活垃圾處理及傳統造紙、印染產業廢棄物處置與能源供給需求相耦合,形成了固體廢棄物-廢水-廢氣“三廢”協同處置和資源綜合利用的“雙循環”發展模式。赤岸鎮綠色循環產業園入選國家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典型案例、全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標桿項目。
一、聚焦全生命周期減量化,實現“單循環”到“雙循環”蝶變。一是社會“外循環”。構建全社會資源回收、處置、利用循環體系。每年處理生活垃圾超100萬噸、污水處理廠污泥36萬噸,兩項處理可發電3億度;每年處理餐廚垃圾19萬噸,可產生沼氣1000萬方;每年回收廢紙50萬噸,生產包裝紙60余萬噸,對家具等大件垃圾進行破碎和回收利用,形成1萬噸大件垃圾和4萬噸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置能力。二是園區“內循環”。實施固廢、廢水、廢氣等資源“內循環”利用,實現各類資源“零浪費”。造紙污泥經干化除水后用于焚燒發電,年處理造紙污泥3萬噸;垃圾焚燒產生的廢渣,按工業固廢和金屬材料分類處理,用于生產建筑材料和回收利用;造紙廢水處理達到工業用水標準后回用。園區廢水循環利用率達到80%以上,每噸紙耗水小于5噸,遠優于行業標準8噸水平。三是數字賦能園區建設。引進??低?、深圳智盈等數字化系統,建設園區智慧能源平臺和碳排放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園區在線監測全覆蓋,主要排放物實時一屏掌控。
二、聚焦全要素資源化,實現垃圾焚燒廠到“花園式工廠”蝶變。一是高標準改造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達到3000噸/日,實現全市生活垃圾“零填埋”,每年減少碳排放24萬噸。二是實施中水回用工程。垃圾滲濾液、生活污水等廢水回用率達76%,其他生產廢水在廠內回用后回用率達到90%以上,實現“一水多用、梯級利用、循環利用”。三是建成集中供熱二期項目。日供熱量達到6000余噸,在滿足園區內企業的同時,還為周邊100余家中小企業實施集中供熱,每年減少碳排放9萬噸。四是建設污水沼氣、污泥資源化利用和氣冷電多聯供項目。通過聯合生產熱能、電能,將集中供熱向多聯供拓展,減少能源多次轉換損耗,顯著提高燃料利用率,年減少碳排放7萬噸。
三、聚力全社會效益最大化,實現“排放減量”到“產值增量”蝶變。一是經濟效益。園區每年向全社會發電4億度、供熱220萬噸,近3年產值年均增長22.5%,2022年達到30億元。二是生態效益。近3年園區單位工業增加值碳排放量年均下降17.7%,每年減少碳排放40萬噸。三是社會效益。解決了廢水、垃圾、污泥等城市“排泄物”問題,實現“一般固廢不出市”。園區以打造低碳產業文創園為目標,正在建設垃圾分類科普館、“雙循環”科技走廊,提升虛擬現實、互動體驗等應用,打造智能化科普館,2022年被評為浙江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原標題:(改革之聲)義烏市探索工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新路徑” 推動高質量發展“三大蝶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