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全面落實生態環境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的《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工作部署,各有關地區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圍繞城市、產業園區、典型企業和政策機制等方面,加快推進多領域、多層次減污降碳協同創新,持續提升多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治理水平。生態環境部綜合司組織地方推薦了第二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實踐案例,分享經驗做法,強化交流互鑒,現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欄目刊發。
2022年以來,浙江省杭州市積極開展現代化國際大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以亞運會為契機,聚焦目標協同、政策協同、要素協同和源頭協同等目標,重點推進綠色場館建設、綠色能源保障、綠色交通保障、全民參與等“四大行動”,力爭形成減污降碳協同亞運模式,為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城市試點探索有效路徑。
聚焦全生命周期管理 推進綠色場館建設行動
場館設計引入減污降碳協同創新理念。堅持“能改不建”原則,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56個競賽場館中44個為改建或臨建場館,且臨建場館優先使用裝配式建筑與可循環、可再生材料。據測算,杭州亞運會期間,辦會物資回收利用率不低于50%,固體廢物100%可以安全無害化處理。
施工全過程貫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理念。亞運場館建設中廣泛采用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有效推進減污降碳協同。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上城全民健身中心等獲評為全國建筑業綠色施工示范工程。
場館運營全過程融入減污降碳協同創新理念。亞運游泳館每個泳池均設置一套獨立的水處理系統,經過處理不僅能有效保障水質,還可降低能耗15%以上,每年可節省18萬噸水;亞運主體育館和游泳館上方共設置有210個導光管,通過頂部采光罩,將室外的自然光漫射至室內,同時采用能源管理系統精確計算各環節最佳照明亮度,預計每年照明節能30%以上。
聚集源頭管控協同 推進綠色能源保障行動
積極創建“能源綠島”,探索供能新模式。新沙島位于杭州亞運會場館富陽水上運動中心周邊,島上積極布局風電、光伏、儲能、充電等多模塊組合以及低壓智能物聯、柔性控制微單元等多技術結合的一體化智能微網,優化全島能源結構和供應,被譽為漂在富春江上的一片“綠葉”。據測算,島上新能源年平均上網電量為33.7萬千瓦時,預估減排二氧化碳約202噸、二氧化硫約10噸、氮氧化物約5噸。
亞運場館使用綠電,打造供能新場景。通過綠色電力交易和購買“綠色電力證書”等方式,亞運場館及辦公場地實現100%綠色電能供應。綠電大多來自青海、甘肅的光電,新疆的風電以及浙江的分布式光伏和海上風電,通過特高壓網架輸送至亞運場館及辦公場地,綠電使用量預計將超過1億千瓦時,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5.7萬噸、二氧化硫約3000噸、氮氧化物約1500噸。
首創樓宇數智,挖掘綠能新渠道。杭州首創智慧物聯集控產品,通過感知設備、邊緣計算匯聚多元數據流,中樞大腦生成實時低碳綠色智能運行策略。積極構建奧體中心體育場降碳提效智能綠網,實現全景環境感知、全程智能運行、全面精細管控,對亞運場館的用水、用電、用氣、空調冷熱量計量數據進行集中采集、精細管理,實現了邊緣能效提升、綠色減碳分析的協同。據測算,一年可節省能耗10%,節省費用上百萬元。
聚集協同體系建設 推進綠色交通保障行動
為構建減污降碳、智慧高效的交通體系,杭州市印發《亞運城市綠色與智慧交通年建設行動方案》,以城市大腦為載體,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實現智慧交通治理,同時有效控制車輛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2023年,杭州市計劃投入10.8億元淘汰國四及以下柴油貨車5萬輛、國二及以下柴油叉車8000輛,同時新建公共領域充電樁2000個以上、新增或更新新能源公交車1300輛、出租車3.3萬輛。截至目前,杭州全市的新能源公交車占比已提升至77%,主城區已實現新能源公交車全覆蓋。
聚集社會氛圍營造 推進全民參與綠色亞運行動
杭州發布首個“無廢賽事”實施指南,推動各類固廢能減盡減、可用盡用和100%安全無害處置。亞運會積極倡導廣大市民、企事業單位、志愿者參與綠色亞運行動,市民可以通過種樹、節約用電等方式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理念,運動員、志愿者等也積極參與活動,發揮自身影響力,倡導更多人加入碳中和行動。此外,企事業單位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捐贈碳配額、碳信用等用于抵消辦會所產生的碳排放量。截至目前,已累計超過1億人次參與綠色亞運行動,約減少10萬噸碳排放。
供稿 | 生態環境部綜合司
編輯 | 劉陽
審核 | 秦超
原標題: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浙江杭州以“四大行動”打造減污降碳協同亞運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