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廢城市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即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到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我國是世界上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大的國家之一。伴隨著城鎮化的進程,每年新增固體廢物100多億噸,歷史堆存總量高達600億至700億噸。由于綜合處理能力不高,“垃圾圍城”等問題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近年來“無廢城市”理念越來越受到歡迎,各地加快“無廢城市”建設步伐。
2020年,浙江省在全國率先開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2022年,浙江省11個設區市全部入列“十四五”時期國家“無廢城市”百城大名單,成為全國唯一設區市全覆蓋的省份。幾年來,浙江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也邁出了堅實步伐。
據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在“無廢城市”建設新聞發布會介紹,浙江省固廢治理能力正在不斷加強:
32個工業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建成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1個、綠色工廠68家,省級綠色低碳工業園區10個、綠色低碳工廠100家;培育快遞包裝綠色認證企業22家,新增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證書17張。快遞可循環快遞箱(盒)應用規模達到186萬個;持續深化“肥藥兩制”改革,2013-2021年化肥、農藥實現“八連降”;深入推進垃圾分類,生活垃圾產生量同比下降1.84%。
啟動危險廢物“趨零填埋”三年攻堅行動,推進大宗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杭州、寧波、嘉興入選全國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范城市;推進農業固體廢物回收利用,廢舊農膜回收率穩定在90%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6%以上;建成建筑垃圾消納場193家、資源化利用企業213家、中轉場所84個;推進
再生資源回,城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63.66%;強化稅收調節,為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減免稅收32.41億元,同比增長25.52%。
建成生活垃圾焚燒和餐廚垃圾處理設施135座,總處理能力約9.69萬噸/日,對31座生活垃圾填埋場實施綜合治理,27座制定“一場一策”治理方案,改造提升287座生活垃圾中轉站;推動建成小微產廢企業危廢集中收運平臺103個,實現動態全覆蓋,收運量同比增加82%。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將“無廢”理念融入杭州亞運會,打造“無廢亞運”品牌,從賽前場館的建設籌備,到賽事運行過程中生活垃圾的回收、處置、無害化處理,到賽后場館更好地使用,實現全過程的“無廢”。杭州亞運會推動固體廢物能減盡減、辦會物資可用盡用,正是依托浙江省“無廢城市”建設成果。
除杭州外,浙江省其他城市在“無廢城市”建設方面也亮點多多,如湖州市貫通“浙品碼”、“無廢城市在線”、“浙江e行”等應用,打造“鉛蛋”鉛蓄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綜合服務場景;臺州市建設“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垃圾治理平臺,回收塑料瓶750萬個、海洋塑料垃圾1920噸,被制作成可溯源海洋環保手機殼循環利用;嘉興市秀洲區“建筑垃圾綜合監管服務”應用打造建筑垃圾處置全程閉環智治新模式;桐鄉市以“三新三化”打造農業廢棄物全鏈條綜合利用模,等等。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