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數字中國、共同富裕重要論述和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要求,高質量做好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工作,進一步推動改革爭先創優,加強改革經驗推廣推介,營造濃厚的改革氛圍,為浙江“兩個先行”提供支撐保障,特在“浙江省生態環境廳辦公網”“浙江省生態環境政務網”和“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門戶網”“改革之聲”欄目,擇優登載各地各單位改革工作的創新做法、亮點成效,并同步推送省廳“官微”,供各級交流借鑒、互促共進。
近年來,紹興市聚焦環保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省級試點契機,以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便利為導向,深刻思考研究生態環境部門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中的切入口和主要抓手,制訂實施環保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1+11”系列政策,以改革創新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主動服務企業綠色發展,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2022年至今全市生態環境系統走訪調研服務企業2436家次,解決問題1517個。環保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評估測評顯示,企業滿意度為99.3%。
一、加大“放”的力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一是狠抓環境準入制度改革。穩步推進柯橋區、上虞區實施印染行業環境統計與排污許可管理、環評審批與排污許可證發放銜接融合兩項改革國家試點,打造全國樣板。制定出臺《產業園區“規劃環評+項目環評”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發揮行政審批改革集成成效,提高審批效能。2022年至今,全市享受“區域環評+環境標準”環評等級降低改革紅利的項目248個。二是精簡規范許可審批事項。扎實開展“規劃環評+環境標準”清單式管理改革,新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新昌萬豐航空小鎮、新昌智能裝備小鎮創新實施“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模式,對環評審批負面清單外且符合準入環境標準的項目,減少80%的環評審批項目,減少70%項目申報材料,實現審批提速60%。三是狠抓綠色金融創新改革。探索多元化投融資渠道,積極向上爭取專項債券支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資金保障,夯實項目儲備,謀劃重點項目66個,總投資額約478億元,2023年計劃投資額約79億元。做大做強排污權抵押融資,試點至今全市排污權有償使用累計金額22.31億元,交易累計金額14.86億元,排污權抵押貸款總金額達到671.45億元。
二、優化“管”的方式,營造公平市場環境。一是穩妥推進民生領域環境監管。聚焦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時段大氣污染防治,開展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完善日常巡查、定期督查和專項檢查相結合的巡查制度。推進工業廢氣深度治理,加強工業企業AB級績效評級,持續開展紡織后整理、塑料包裝、鋼結構、機械設備等產業集群整治,“應代盡代”推進一批VOCs源頭替代工程。全面實施水質不穩定達標斷面“一點一策”綜合治理,開展水質斷面三色預警。開展新污染物行業企業摸排,建立全市新污染物管控清單和全流程管控方案。二是實行寬嚴相濟執法制度。推行以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為基礎的差異化環境執法方式,緊盯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時段,對守信者“無事不擾”,對失信者“利劍高懸”。將污染治理及環境管理水平先進、連續2年以上環境信用評價為綠標、具備非現場執法條件的2735家行業標桿企業納入正面清單管理;依托在線監控、衛星遙感、無人機、移動執法等科技手段,優化非現場檢查方式,建立完善風險預警模型,推行熱點網格預警機制,提高監督執法的精準性。三是探索建立環責險推進模式。建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規范開展重點領域保險試點,指導諸暨、越城試點推廣,強化企業環境污染風險防范手段。2023年,全市共4家保險機構開展環境污染責任險業務,保險費46萬元和簽單數量47筆,有效降低和分散經營風險,為企業裝上“安全門”,為紹興的綠水青山加上“保險杠”。
三、提升“服”的實效,增強企業綠色發展能力。一是突出重大政策供給保障。統籌謀劃,迭代升級環保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政策,研究制定實施“1+11”政策從環評審批、要素配置、資源利用、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監管服務、綠色金融、環境質量八大領域,構建全流程、多層次的環保服務體系,形成政府引導、政策激勵、市場運行、多方參與機制,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二是突出重大項目服務保障。設立重點、重大項目“綠色通道”審批服務機制,探索“容缺審批+并聯審批+樁基先行”新模式,全面應用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3.0平臺,調劑生態環境要素指標,優先保障化工行業集聚搬遷,服務中芯國際三期、鏡嶺水庫工程、海塘安瀾等重大產業項目建設落地。三是突出環境資源要素保障。健全完善排污權要素保障機制,探索實施排污權租賃和跨區域交易,滿足企業因生產情況變化臨時新增排污指標需求,充分調動企業參與污染減排和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性。拓展排污有償使用和交易要素,開展揮發性有機物(VOCs)交易試點,完成初始排污權核定,建立政府儲備,出臺初始排污權有償使用費征收標準,有效解決建設項目揮發性有機物(VOCs)來源不足問題,保障項目投產。2022年至今,已完成政府排污權儲備保障量:化學需氧量757.5625噸,氨氮103.629噸,二氧化硫373.496噸,氮氧化物2200.392噸。
原標題:(改革之聲)紹興市以環保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點 打造服務經濟新樣本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