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當前,在“蘇南糧倉”無錫宜興,稻田里收割后的碎秸稈沒有隨農機翻入土壤,而是通過摟草機、打捆機等被打捆成包后運至綜合利用點,焚燒后發電,或被制成生物質燃料、農肥基料。
據悉,今年宜興秸稈離田量計劃達4萬噸,較去年翻兩番。
多年來,秸稈綜合利用以還田方式為主,即秸稈由農機翻入土壤后腐熟成肥料。
農技專家表示,秸稈還田時最好深翻至土壤20厘米以下,否則秸稈攜帶的病菌、蟲卵易滋生,管理不當會影響土壤肥力;碎秸稈隨雨水、農田尾水入河還會造成水體污染。
但由于深翻成本高、時間長,普通農戶不愿多花錢,大戶又因糧田面積大、人力有限等不起,深翻難以大面積推廣。
隨著保護生態、保障糧食安全深入推進,秸稈收集后離田、開展資源化利用的方式也有力推廣。
按省級要求,宜興今年至后年秸稈離田率要分別達10%、15%、20%。考慮到入太湖河道眾多,為強化污染防治、提升秸稈離田率,宜興今年就此新增投入500多萬元。
秸稈離田“擴面”,關鍵要優化收儲用機制。
以萬石鎮為例,今年要推動6000畝稻田實現秸稈離田,目前已完成約1000畝。“鎮里有殷村港和漕橋河兩條入湖河道,離田勢在必行。”萬石鎮農業農村局局長朱慶洋說。
鎮村實施更為健全的收儲用機制,收集、運輸補貼由政府托底,化解農戶離田費用高的擔憂;引入近10家第三方秸稈收儲隊伍,解決農戶自己做不來的問題。
同時秸稈資源化利用渠道也進一步拓寬,當前將秸稈制成農肥基料等產品的企業已增至15家,較3年前提高70%。
更多“點草成金”的布局在宜興接連“落子”。
宜興市農業農村局人士介紹,“包辦”了楊巷鎮、徐舍鎮秸稈離田利用的新方農業科技公司,年底約1萬平方米新廠房建設項目將開工,建成后秸稈收儲利用量將由當前的3萬噸翻番,大量由秸稈等制成的生物質燃料將從這里發往電廠。
在芳橋街道童心農場,一年“吸收”周邊村莊1000多噸秸稈制成的有機肥,質量把控嚴格,供不應求。農場主申小峰說,“要擇機擴大秸稈基肥生產車間了”。
來源|無錫市生態環境局
主管|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編輯|李苑
原標題:無錫宜興:秸稈離田量翻兩番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