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海之門,英雄之城。12月5日-6日,由中國
再生資源回利用協會主辦的2023再生資源行業企業家大會在廈門成功召開,來自再生資源行業主管部門、行業組織、部分省市供銷社、知名企業、科研院所、新聞媒體400余位代表匯聚一堂,共謀產業發展、共商合作大計。
本屆會議以“高質量共建回收利用體系 同啟綠色低碳發展新空間”為主題,緊緊圍繞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關于循環經濟、再生資源及助推實現“雙碳”目標的要求,針對再生資源行業發展的最新形勢,交流溝通再生資源行業發展創新成果,探討再生資源行業戰略發展方向。
著力創新再生資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葛書院在主旨發言時指出,近年來我國再生資源行業發展迅速,傳統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已成規模,新興再生資源如退役動力電池、光伏組件、廢棄風電葉片等也積極發展,進一步將循環利用范圍拓展到新能源領域。再生資源行業已經成為我國資源安全保障的重要力量,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生力軍,成為我國綠色發展的重要支撐。
他指出,百年變局下綠色低碳發展迎來“新風口”,世界主要經濟體普遍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破解資源環境約束、氣候變化、培育經濟新增長的基本路徑。前不久中美兩國發表了“陽光之鄉”聲明,中美兩國決心終結塑料污染,并將與各方一道制定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塑料污染(包括海洋塑料、海洋環境塑料污染)國際文書。他表示,在新變局下,再生資源企業要著力創新發展,通過“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賦能專業化、精細化、規模化、高質化、高值化發展,并與與會代表共享三點體會:一是牢記“國之大者”,綠色低碳發展齊作為;二是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打出產業鏈發展的“組合拳”;三是匯聚高質量發展力量,共謀產業發展良策。
健全政策體系、分品類規范高效回收利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資源利用和循環經濟處處長程慧強在致辭時表示,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之際,本次會議動員業界力量、資源和優勢,共謀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之道,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決策部署,具有重要意義。發展再生資源利用產業不僅是實施全面集約戰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抓手,還是循環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通過政策引導、稅收支持、示范帶動等一系列措施,推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取得了積極成效。但行業發展仍面臨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法律標準欠缺、回收利用體系仍不健全;企業和項目規模小、分布散、無序競爭、惡性競爭、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行業稅收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部分地區仍將再生資源加工利用行業作為淘汰落后產能,加以限制;再生產品仍需進一步推廣使用,以廢舊紡織品、廢棄餐盒等代表的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渠道和盈利模式,仍待健全;以廢舊電池電子產品為代表的生產和延伸制度的實施,仍需要加強和完善。
下一步,將重點開展做好健全政策體系、分品類規范高效回收利用,扎實穩步推進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建設,促進二手商品交易,推動再制造產品規范化和品牌化發展。加強財稅支持,統籌現有財稅資金渠道,支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項目,動態修訂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和所得稅優惠政策,聚焦解決稅收優惠新政實施以來的新矛盾、新問題,使廣大企業家、朋友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推進技術進步,加大推廣力度,完善再生資源推廣使用制度。
行業發展面臨新機遇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勇院士:“無廢城市”建設體會
陳勇通過視頻作主旨報告時表示,“無廢”建設的內涵,主要是通過節約減排和循環利用,實現固體廢物近零排放,取得能源、環境、經濟、資源和社會的共贏。“無廢社會”要建設好,一是做好固廢的精準處置,做到源頭減量化、過程資源化、末端無害化。二是從社會細胞做起,“無廢城市”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從“無廢社區”“無廢學校”“無廢工地”等做起。三是發展循環經濟產業,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協同處置固體廢棄物。四是用數字化手段來進行科學的管理,指導“無廢城市”建設。五是通過“無廢城市”建設,社會認識向更高層次邁進,新型固廢的處置和利用越來越被重視。
“再生資源行業是朝陽行業,既是包裝行業的下游,也是上游。包裝行業發展離不開再生資源行業,其決定著包裝行業能否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中國包裝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躍中在發言時表示,包裝行業的全生命周期、生產者責任延伸和“雙碳”等工作都離不開再生資源行業行業的深度合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會強:全球綠色發展造就再生資源行業發展新機遇
程會強分享了全球綠色發展的背景和案例。介紹了我國支持綠色發展政策動態,并提出再生資源行業綠色發展思考。他指出,實現再生資源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要加大綠色低碳科學技術創新、注意大宗新型品種與時俱進、構建綠色供應鏈和綠色產品供給體系、深入發展城鄉協同的循環經濟、大宗再生資源跨區域協同處置利用。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與多產業協同,加強信息化管理水平,要從全社會角度開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
產業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
山東卓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產業群經理付瑤:廢鋼鐵行業發展現狀及展望
介紹了廢鋼鐵行業發展現狀及展望。重點分析了廢鋼鐵資源分布情況,闡述了廢鋼鐵行業特點,其重要體現在:一是廢鋼鐵資源分布情況并不平衡,華東、華北資源量占半數以上。二是供應非常分散,需求相對集中,形成天然買方市場,鋼廠的話語權較重。三是加工行業逐步向規模化標準化轉變成長中,但小、散、弱的狀態仍然突出。四是廢鋼行業稅務問題龐雜,稅收監管及相關政策有待于逐步完善。五是政策鼓勵廢鋼煉鋼及引導電弧爐發展,但收效不及預期。
北京市再生資源利用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杜海龍: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行業現狀與應對
杜海龍介紹了北京市報廢機動車行業現狀、典型企業問題。并表示,新增企業數量的大幅增長,帶來激烈的市場競爭,催生出完全合法企業、有資質的非法企業、完全非法企業三種不同形式的報廢企業類型。從回收、拆解、銷售端分享了經驗做法。并表示下一步將加強組建回收團隊、建立回收網點、大客戶資源開發、推進線上回收多元化、加快拆解降低費用、加強安全環保等工作。
創新低值再生資源回收的模式和機制,提升回收效率
廈門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環境與固體廢物管理處處長曾群華:首創智能高效分揀系統,實現低值可回收物的循環利用。
曾群華介紹了廈門市低值可回收物的基本情況和經驗分享,一是創新理念、全方位支持低值可回收物循環利用;二是強化督導考評,完善回收長效機制;三是強化政策扶持,保障項目落地運營。
嘉興市廢舊商品回收利用有限公司運營經理朱崴:以“嘉家收”品牌示范,系統性重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
在“雙碳”與“循環經濟”的雙重目標下,如何加快構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推進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推動再生資源行業綠色轉型升級日益重要。嘉興市作為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重點城市,正積極構建本市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嘉興市廢舊商品回收利用有限公司作為嘉興市本級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實施主體,一直致力于推進市本級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實現全方位、系統性、深層次的精彩蝶變,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
再生資源行業源頭稅賦合規的新探索
武漢物易云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程程:“個體戶”解決方案之外,再生資源行業源頭稅賦合規的新探索
介紹了物易云通針對再生資源行業無法取得“源頭票”,業務真實性無法驗證的難題,運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打造“綠資源”平臺,將企業采、產、銷整個業務流程各個環節進行記錄,形成完整且封閉的證據鏈條,做到貨運軌跡可查可控、交易信息可追可溯,實現“業務流、貨物流、資金流、票據流”四流合一,實現再生資源交易數據化、透明化、追溯化、監管化,解決再生資源領域“真實性及合規性”難題。
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副秘書長謝偉鋒:再生資源行業減稅降費典型案例與對策
整體介紹我國現行稅收環境和稅收體制,全面解讀再生資源行業相關稅收政策,深度剖析再行資源行業目前存在的稅收問題及痛點,從實際情況出發尋求探討了行業稅收問題破解之道。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創新技術和模式
四川銀谷碳匯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熊陽:再生資源連鎖化全鏈條數字回收體系建設
介紹了建設“四位一體”再生資源全鏈條數字化回收體系。以社區便民連鎖回收店為支撐,解決怎么收的問題;以智慧化物流體系為紐帶,解決怎么運的問題;以精細化綠色分揀中心和加工廠為平臺,解決怎么分和怎么用的問題;以信息化數字管理平臺為網絡,解決怎么管的問題。通過再生資源連鎖化全鏈條數字回收體系的建設,實現再生資源集約化回收和綜合循環利用。
三一重機華越屬具公司總經理湯彪:三一助力再生資源行業升級新能源解決方案
他圍繞三一重機概況、行業痛點、已在國內24個省市地區使用的三一電動產品及產品案例進行了分享,并重點介紹了再生資源回收行業主力設備SY215E/EP的推廣使用情況。
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戰略部負責人張曉兵:DRT 引領動力電池回收綠色革命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繁榮,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在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行業的迅速崛起也帶來了產能過剩的挑戰。
動力電池回收主要采用火法回收和濕法工藝,但這些傳統方法各有優勢和不足。邦普循環DRT是一種電池回收領域的技術流程創新,同時也是一種提升效率和節約資源的新型產業模式,旨在實現高質量與可持續發展。這種創新不僅提高了回收效率,還大幅度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邦普循環的全鏈條一體化產業園是DRT產業模式的典范。這個模式通過整合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成功實現了退役電池的綠色循環利用。此外,邦普循環還與其母公司CATL共同構建了一個電池生態系統,為電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一站式的可持續解決方案。在DRT的基礎上,邦普循環進一步提出了ICM碳足跡方法學和RMS再生料計算與溯源方法學。這些創新方法不僅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續發展,也提升了中國在全球低碳經濟領域的話語權。
江蘇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甄愛鋼:退役動力鋰電池綜合利用現狀分析及產業未來展望
分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電池市場情況。詳細介紹了推動電池回收行業的良性發展。分別來自政策方面,環境、安全和環保方面的問題,動力電池回收有效打破國家卡脖子的問題,雙碳目標需要,動力電池回收已成為企業出海的“必修課”等五大驅動力。并介紹道,根據《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規定,以后電池在裝車之前,需要出示一定比例回收量,如果想出口海外,做好回收是必須面對的問題。分享了天能在渠道、回收平臺、回收網絡布局、處置能力、技術研發、資質優勢、產品端優勢進行交流。
吉利汽車 ESG 總監,汽車行業高級工程師俞紹華:完善動力電池閉環回收體系,推動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介紹了吉利在動力電池閉環回收體系方面建設的經驗與做法。并分享了發展循環經濟,是吉利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核心舉措。吉利循環經濟的發展提出以“自然受益”為導向的原則,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項目的啟動,為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契機。具體涉及動力電池閉環回收體系建設、動力電池溯源及回收網點建設、動力電池殘余價值評估體系建設。
上海睿斯科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愷:企業ESG 為回收行業帶來的新機遇
“時代正在經歷變革,回收行業也從“貿易型”逐步轉向“服務型”,任愷認為,各大品牌企業都在熱議可持續發展、ESG、企業社會責任,回收行業如何助力其達成可持續發展目標并開創新的盈利模式,要從“服務行業”的角度來審視回收行業,并將其與品牌客戶ESG工作的關聯進行剖析。并介紹道,睿斯科環保著力于發展個性化定制廢棄物管理服務。公司不僅可以為個人用戶提供“拾尚回收”小程序,提供可回收物的回收、分揀、積分兌換。還為企業用戶提供了可回收物的收運、分揀。同時可以提供可持續發展咨詢、再生利用技術研發、廢棄物管理測評和調研、智能回收軟件、硬件的研發訂制和再生制品定做等服務。
廣州格瑞哲再生資源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郭松:服裝循環利用的思考與實踐
介紹了服裝循環利用的緊迫性,提出作為“世界工廠”,中國擁有全世界最齊全的服裝產業鏈條,并生產了世界上超過半數的服裝。但現階段,居民每年已產生超過2600萬噸舊服裝,其中僅有10%左右被有效回收利用,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以及環境污染。在分析服裝循環利用的現狀時表示,伴隨著國家政策的密集出臺,服裝循環利用事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覆蓋多種場景的回收模式,全國越來越公開透明的運作模式,快速發展的二次流通,以及服裝再生利用的新技術新產品不斷獲得突破,呈現出可喜的發展面貌。最后,提出服裝循環利用產業一些存在的幾個問題,一是產業正規化欠缺,對居民參與服裝回收的積極性產生了較大影響;二是服裝循環利用的作用更多停留在經濟效益,而對其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挖掘較為有限;三是服裝產生的源頭并未與服裝回收有機結合起來。
華潤環保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斌:華潤紡織綠色低碳轉型之路
介紹了華潤公司及其業務模式,華潤環保服務公司是華潤環保全資子公司,是“潤智收”的操盤主體。下一步將加速推進廢紡資源回收再利用業務,構建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產業生態圈,給予服裝第二次生命,為傳統紡織全產業鏈提供綠色資源化的解決方案,通過智能化設備及軟件高效鏈接紡織全產業鏈。
12月5日,會議致辭及主旨發言環節分別由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會長徐鐵城、秘書長唐艷菊主持;“動力電池”專題由副秘書長蔡海珍主持;12月6日上午,專題發言由上海燕龍基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遠主持。
會議期間安排了與會代表赴廈門低值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實地調研。同期舉行《激發鄉村建設綠色發展新動力-- 農村廢棄物回收利用與環境治理》新書首發儀式;協會標準化成果工作公布;“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聯盟”啟動儀式并召開“企業環境責任專委會”籌備成立工作會。
本次大會由福建省再生資源協會、山東省再生資源協會、安徽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四川省再生資源行業協會、湖北省再生資源行業協會、長沙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南京再生資源行業協會、貴陽市再生資源行業協會等單位共同協辦。對交流溝通行業發展創新成果、探討行業戰略發展方向,促進行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同期召開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第八屆會員大會,產生新一屆協會領導班子成員,從左至右依次為:協會副秘書長李靜、協會副秘書長王祖陽、協會副秘書長曹陽、協會會長徐鐵城、協會秘書長唐艷菊、協會副秘書長蔡海珍、協會副秘書長徐娜。
原標題:2023再生資源行業企業家大會在廈門成功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