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27個省控國控考核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斷面26個,比例達96.3%,未達Ⅲ類的神定河水質進一步改善;優良天數、重污染天數、PM2.5平均濃度三項考核指標均達到全省下達考核目標;新增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政村128個,全市累計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政村達1725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49%,遠高全省全國平均水平。
2023年,十堰市迎難而上,負重前行,圍繞水氣土污染防治工作克難攻堅,推進十堰水氣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全域治水:“小河凈”換來“大河清”
又是一個Ⅱ類!最新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丹江口水庫水質持續穩定保持在Ⅱ類標準。自有統計數據以來,丹江口水庫水質連續多年持續保持Ⅱ類及以上標準。全市27個省級以上考核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其中達到或優于Ⅲ類斷面26個,比例達96.3%。
“小河凈”換來“大河清”!十堰市生態環境局水科負責人冉學軍說,丹江口水庫水質連續多年持續穩定達標,與十堰全域推進支流、支溝治理,讓一條條支流、支溝變清流密不可分。
記者了解到,十堰境內大小河流2489條,直接入庫的漢江一級支流有堵河、金錢河、東河、天河、曲遠河、神定河、淘谷河、泗河、劍河、官山河、浪河等11條。水環境保護壓力大、責任重。
為確保一江清水入庫,壓緊壓實各地保水護水責任,今年,十堰持續對10個縣(市、區)重點支流全域實施縣域跨界斷面水質考核,考核指標包括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3個,全市28個斷面納入其中,通過每月考核倒逼責任落實,推進各重點支流水質持續改善。
十堰不斷向下傳導保水護水壓力,每月對全市125個鄉鎮全部實施鄉鎮跨界斷面水質考核,各斷面水質變化情況作為對各鄉鎮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重要依據;每月對重點支溝實施分片包干排查整治,其中十堰城區梳理重點支溝88條,每條支溝均明確具體包保責任。
十堰每年還統籌3300萬元,用于水環境質量橫向生態補償,考核優良的進行獎勵,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限批,進一步構建上下游“保護責任共擔、流域環境共治”的治理格局,有效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茅塔河小流域綜合治理作為全省小流域綜合治理5個試點之一,十堰積極在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污水處理、鄉村治理等方面進行探索,并啟動小流域綜合治理擴面工作,新增8個小流域納入全市小流域綜合治理范疇,著力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
全年治氣:“開門藍”迎來“滿堂彩”
記者昨日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3年十堰優良天數、重污染天數、PM2.5平均濃度三項考核指標均達到全省下達的考核目標。
2022年12月31日凌晨至2023年1月1日清晨,湖北全省大范圍重度污染。同時,河南、安徽也呈連片重污染態勢。十堰因受外來輸入影響,自2022年12月31日晚起,顆粒物濃度快速升高,并出現短時輕度污染。
考慮到次外來污染傳輸快、強度高、來勢急,可能出現污染物淤積,造成持續性污染局面,十堰市立即啟動應急響應,并采取人工增雨等硬措施,成功在新年第一天收獲“開門藍”;2023年“兩節”期間十堰市嚴格禁鞭,在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成功“保藍”。
首戰告捷,信心倍增。今年以來,十堰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以日保年”,嚴防死守“每一天”,全力治氣守護“十堰藍”。他們持續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每天對城區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全天候巡查,一年365天風雨無阻,發現問題及時交辦解決;持續對中心城區鄉鎮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月考制”,督促各地落實屬地責任,并獎優罰劣。
2023年,十堰還大力開展重點區域餐飲油煙深度治理、建材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汽車維修行業噴漆廢氣規范化處置及汽車維修I/M制度閉環率提升等專項行動,整改建材行業污染問題83個,督促432家餐飲門店安裝和升級油煙凈化設施并達標,I/M制度閉環率達75%。新建成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2家,全市累計建成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28家,環保、公安聯合路檢路查車輛數3540臺次,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及編碼登記872臺次,全市累計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上牌7190臺。
截至2023年12月18日,十堰市空氣優良率93.2%,同比上升0.9%,PM2.5平均濃度27.7μg/m3,同比下降14.2%,PM10平均濃度51μg/m3,同比下降5.6%。
成績來之不易,但也面臨不小壓力。離年底還有13天,十堰空氣優良天數距完成省定考核目標超標“余額”僅有5天。專家預測,12月中下旬可能存在多輪污染團南下傳輸影響,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全盤皆輸”。
當晚,十堰全市召開2023-2024年冬春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動員會,分管副市長周智勇對全市冬春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并實行“日調度”制。
12月20日清晨,因北風持續加強,十堰市受外來輸入影響愈加明顯,處于喇叭口之口的丹江口市率先輕度污染,并快速向十堰城區“進軍”。
一大早,十堰市大氣辦便在十堰藍天保衛戰工作群下發緊急通知,啟動大氣污染防治臨時管控,各部門按工作職責聞令而動,當晚20時許,市生態環境局藍勁松帶隊,深入重點點位突擊夜查,督導臨時管控措施落實落地,為當天PM2.5濃度消減發揮出一定作用。
12月底,多輪次污染團頻頻光顧,十堰市主要領導多次召開調度會,市大氣辦督導各地各部門大員上陣坐鎮指揮,要求采取切實管用措施減污降排。各地各單位聞令而動,工地叫停、柴油車限行、道路沖洗、人工增雨、重點企業消峰等,一項項硬舉措“齊上陣”,助力大氣污染防治攻堅。
通過持續努力,十堰年終最后兩天空氣優良。2023年十堰全年收獲337個優良天,優良天達標率92.3%,PM10為53μg/m3,與2022年同比下降4.0%,PM2.5為29.2μg/m3,與2022年同比下降10.9%,重污染天數為0。其中2023年十堰優良天數、重污染天數、PM2.5平均濃度三項考核指標均達到全省下達的考核目標。
全力治土:“月月考”帶來“站站清”
日前,記者走進十堰市鄖西縣劉家灣村村頭,但見公路邊田地里,一座污水處理設施格外引人注目。
為呵護鄖西天河優質水源,近年來,劉家灣村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鋪設污水管網5公里,建成污水處理設施3座,實現污水收集處理全覆蓋。
劉家灣村還投資20萬元添置垃圾車、分類垃圾投放柜、垃圾中轉箱等,并按照戶分類、組收集、村轉運模式推進垃圾分類,實現垃圾收集清運全覆蓋。
2023年,十堰市新增128個村莊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至此,在10個縣(市、區)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政村達1725個,覆蓋率達95.3%,整治力度及成效位居全省前列。
多年來,十堰全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累計添置垃圾桶約30萬個,垃圾中轉箱約1萬個,垃圾收集清運車2000多輛;建設庭院式污水處理設施550座,集中式和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1500多座,水肥一體化設施507座,配套建設污水收集管網1550公里,使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49%,遠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
為防止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曬太陽”,十堰不斷健全設施長效運維機制。各縣(市、區)因地制宜選擇1種—2種工藝,明確3年—5年免費運維期,由建設單位提供免費運維服務。
免費運維期過后,各縣(市、區)通過招投標等方式,選擇有實力、有技術、有經驗的企業,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進行專業化運維,運維費用由政府負責。
除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內污水進入十堰城區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外,其他縣(市、區)均已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第三方專業化運維。
為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規范化專業化,十堰市制定設施運維管理工作考核細則,每月進行考核,包括運維管理、專業運維、設施運行等考核項目,明確管理制度、監督性監測、站容站貌、污水管網、水質達標等內容。
通過農村污水處理精細化考核,推動十堰市農村20噸/日以上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率達94.9%。
原標題:全域治水全年治氣全力治土 十堰水氣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