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塑料、廚余殘渣、廢舊電池……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生活垃圾產生量快速增長。生活垃圾也是 “放錯位置的資源”。近年來,張家港多措并舉,激活城市“無廢細胞”,打通全市綠色生活發展“大循環”。
為深入推進建筑垃圾閉環處置及再生利用,助力“無廢城市”建設,2023年9月,張家港市通過市城管局微信公眾號推出“裝修垃圾清運”微服務,開啟建筑垃圾管理“云服務”。
“如果沒有這項服務,我這么多垃圾都不知道往哪丟。”業主張先生近來正在裝修新房,產生的建筑垃圾無處清運,讓他一籌莫展。
當得知張家港上線“裝修垃圾清運”微服務后,他便在手機上下單。下單后,張家港勝和渣土運輸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很快接單,在約定時間上門,為張先生清理“煩人的垃圾”。
張家港勝和渣土運輸有限公司作為張家港境內垃圾分揀規模最大的企業,第一時間申請入駐“裝修垃圾清運”微服務平臺。公司廠長姚鵬飛表示,開啟線上預約后,公司訂單量增加,不僅擴大了知名度,還提升了效益。
“市民通過我們的微服務,最快在兩小時之內就能將垃圾處理掉。”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后續會在運行中對發現的問題優化調整,更好服務市民。
截至目前,張家港生活垃圾收集轉運體系已基本達到全覆蓋,張家港市900余家公共機構(公共場所)、126個行政村實現分類投放設施全覆蓋,500余個居民小區實現“三定一督”四分類,在部分小區試點錯時投放;張家港市配備1400余輛分類收運車輛、1800余名收運人員,建成投運32個其他垃圾中轉站、26個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中轉倉庫和100多個村級暫存點;12個區鎮、街道建成1座200噸/日的廚余垃圾處置項目和17座廚余垃圾就地處置站。
在推進垃圾分類的同時,張家港還進一步提升垃圾處理保障能力。在張家港市靜脈產業園北控環境再生能源(張家港)有限公司,一輛輛垃圾轉運車駛入垃圾焚燒項目卸貨平臺,經過稱重后,生活垃圾被有序倒入垃圾儲存倉。
北控環境再生能源(張家港)有限公司垃圾焚燒項目占地約90畝,總投資約14.3億元,配置3條日處理750噸的爐排爐焚燒生產線,以及相應的煙氣處理等環保設施和2臺30兆瓦的汽輪發電機組。
去年9月,項目點火焚燒,標志著張家港市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由原來的900噸提升至2250噸,每年可節約標煤超過12萬噸,節約填埋用土地超120畝,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30萬噸,全面實現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
“焚燒垃圾產生的煙氣全部達到歐盟2000的標準后才排放,我們會對滲濾液、廢渣等廢料回收處理再利用,焚燒產生的熱能用來發電,每年上網電量可達2億度以上。”公司總經理陳剛介紹,靜脈產業園垃圾焚燒項目與原來的垃圾焚燒廠相比,不僅工藝更先進,自動化程度與安全性也更高。
目前,張家港全市已建1座2250噸/日焚燒發電廠、1座150噸/日餐廚垃圾處理廠、1座140萬噸/年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6.15%。
來源:蘇州市生態環境局
主管: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編輯:李夏菁
原標題:激活城市“無廢細胞”,蘇州張家港下了大力氣!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