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東省生態
環境監測中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以高質量黨建推動監測事業高質量發展,以監測新業績新成效,彰顯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實干和擔當。
黨建工作
(一)
加強思想引領,凝聚奮進力量
組織集體學習18次,落實“第一議題”制度跟進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36份。組織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12次,13人參加“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素質提升培訓班”,5個青年小組開展理論學習60次。開展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排查、經常性談心談話、“弘揚傳統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參觀學習、“抵制邪教滲透 倡導美德健康生活”主題活動。通過網站、公眾號、文化長廊加強正向宣傳,對業務范圍內重大敏感輿情及時發聲回應。
(二)
主題教育高質效,“五大活動”見真章
組織制定主題教育實施方案、配檔表,指定學習內容全部完成,開展現場教育4次、集體研討交流10次、進社區宣講2次,參加“主題教育深入學”知識競賽,14人成績優異受表揚。報送“我為發展獻良策、解難題、建新功”材料4份,獲二等獎1個、三等獎2個,依托“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大培訓、大練兵”活動,開展培訓考核30余期1.7萬人次,全面提升監測技術水平,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見效,經驗做法在全廳系統介紹。
(三)
強化基層黨建,筑牢戰斗堡壘
制定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堅持每月黨建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每季度開展黨建工作考核,以問題導向抓整改,實現平時考與年終評有效銜接。落實組織生活,黨委(支部)開展“三會一課”170余次、主題黨日15次、進社區“雙報到”4次。開展現場教育鍛煉黨性4次,涌現出全省先鋒榜樣、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突出青年專家,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模范帶頭作用進一步凸顯。
(四)
廉政建設強黨性,正風肅紀顯擔當
開展全覆蓋廉政談話,職工個人、科室結合崗位職責開展廉政風險點排查,中心制作廉政風險防控“魚骨圖”。組織旁聽職務犯罪法庭庭審、家教家風講座,開展政府采購執紀監督,組織簽定《政府采購廉政合同》,創新建立“廉潔監測監督平臺”,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五)
厚植文化根基,構筑精神文明高地
開展“四德”教育,簽訂誠信承諾書,組織開展健步走等文體活動13次,7人在省直機關第十五屆全民健身職工運動會集體和個人項目獲得名次。全員注冊“志愿山東”,開展“保護黃河生態 落實國家戰略”等志愿服務9次、公益監測200余次。

業務工作
(一)
水環境監測效能全面提升
修訂水站運行管理辦法,開展手工和自動監測數據融合,推送、調查異常斷面問題981項。開展461個省控地表水斷面監測,強化外部質控。組織國控地下水監測和省級監督性監測,完成751個國、省控海水點位水質監測和三基點位海水調查。開展城市和縣域270條黑臭水體監測,開展入海河流總氮調查。
(二)
大氣環境監測更加精準高效
推進空氣污染高值區常態化管理,強化省市縣三級聯動及多元監測手段融合應用,發現高值區32個。提升空氣站運維標準,建立異常數據評估機制,確保全省2109個站點穩定運行。完成空氣質量預報1044期,準確預報全部污染過程。圓滿完成重大活動空氣質量監測、預測,走航1萬余公里,審核數據63萬條,推送污染源問題2547條,發現高值點42處。
(三)
污染源在線監控持續領先
聯網監控重點排污單位6932家1.4萬個排污口,聯網數量全國第一,推送遠程監督幫扶問題387條。在全國率先完成城市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評估和監測站點核定。2市按期3市超額實現噪聲自動監測聯網。省中心成為生態環境部固定污染源監控中心唯一省級聯合研究機構,啟動全國實訓基地籌建。大氣監督幫扶走航2.5萬公里,幫扶企業202家,發現問題826個,助力重點城市退出全國后10,圓滿完成6起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
(四)
夯實土壤及生態環境監測
提前完成國家“十四五”土壤階段性監測任務,點位數量和質控合格率居全國前列。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業面源監測評估和生態質量指數監測評估試點。完成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和321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質量樣地監測,秸稈焚燒遙感監測發現火點190個。啟動黃河流域水生態監測能力項目建設,昆崳山、膠州灣兩地入選首批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
(五)
強化數據質量管控
全面開展環境監測質量提升行動,檢查自動站7386站次,實現全覆蓋,督促4025個運維保障等問題全部整改到位。對各市承擔的19項省廳專項監測任務和8個市縣實驗室實施省級外部質控檢查,開展能力驗證與盲樣考核。完善社會監測機構監管信息化平臺應用,開展自行監測監督檢查和“兩打”行動,查處弄虛作假監測機構12家。
(六)
推進智慧監測與數據賦能
省廳52項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監管事項全部實現一網通辦、一網通管。國家智慧監測試點全面完成,獲省級及國家級優秀案例8項,入選省數據開放創新應用實驗室。大數據資源中心匯聚主責主業數據409億條,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共用,向社會開放2.5億條,省直部門第一。健全省生態環境廳數據和密碼安全制度,排查全省網絡安全隱患,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
(七)
不斷提升監測能力
全面開展監測系統“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大培訓、大練兵”活動,形成全省大討論成果1份、中心大調研報告12份,現場練兵6項,省市縣全員培訓1.7萬人次,駐市中心持證人次和項次同比提升429%、835%,縣級機構CMA資質持有數量同比增加131%。全面完成新污染物、履約物質2項國家監測試點,形成47類新污染物分析方法及平臺。
榮譽獎勵
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集體18次、職工46人次獲上級表揚,2個黨支部獲評五星黨支部,2個黨支部獲評學習型黨組織,1個青年小組獲評青年理論學習標兵集體;
智慧監測連續兩年獲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優秀應用案例,11個案例入選省級及國家級優秀案例,入選省大數據局數據開放創新應用實驗室;
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在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設立黃河下游及三角洲遙感分中心,成為生態環境部固定污染源監控中心聯合研究機構。

2024年,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堅決扛牢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以擔當負責的態度,事爭一流、唯旗是奪的精神風貌,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支撐,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實現新作為、展現新擔當。
供稿 | 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編輯 | 劉建珍 肖冉冉
原標題:生態環境監測2023年度風采錄之山東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