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中國
環境監測總站的正確指導下,甘肅省環境監測中心站以加快構建科學、獨立、權威、高效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為主線,持續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加快補齊生態質量監測短板,統籌推進生態環境監測各項工作任務有序有效落實,取得良好成效。
黨建引領聚合力
(一)
壓緊壓實黨建責任,持續提升工作水平
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壓緊壓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持將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同生態環境監測業務同謀劃、同推進、同落實,建立重點工作月調度機制,不斷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為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二)
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努力提升監測能力
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堅持同中心工作相結合、互促進,一體推進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和建章立制。開展兄弟省份環境監測體系體制機制運行情況調研和縣級生態環境監測站能力建設調研幫扶。強化建章立制,以服務環境管理新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效。
(三)
切實開展警示教育,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堅決守好省級文明單位標兵金字招牌。建立責任清單,每季度開展紀律教育、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定期聽取科室廉政風險防控措施落實情況匯報,加強科室重點崗位監督管理,強化對重大工程、重點領域廉政風險防范。緊盯關鍵人、關鍵事、關鍵節點,筑牢遵紀守法的思想防線。
融合賦能促發展
(一)
扎實做好監測垂管“后半篇文章”
“一盤棋”統籌。赴5省份開展體制機制運行管理調研活動,撰寫《全國部分省份生態環境監測系統體制機制運行管理創新發展調研報告》。在全省開展數據質量提升調研活動,撰寫《全省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提升調查研究報告》。編制《甘肅省縣級生態環境監測站能力建設評估方案》,推動縣級監測站監測能力不斷提升。
“一張網”推進。組織相關地區積極申報國家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項目。指導14個駐市州中心科學編制《能力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切實發揮項目資金最大效益。
“一條龍”建設。針對新增監測任務和短板弱項,全面提升全省技術人員能力水平,舉辦各類業務技術培訓班9期,參訓人數達900人次。“環保設施公眾開放活動”入選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科技成果科普化典型案例。入選“國家-甘肅省-蘭州市”三級“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二)
全面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藍天保衛戰。完成環境空氣質量各類專報1391期,為管理部門制定年度目標、冬防目標、特殊管控濃度等提供技術支撐。發布空氣質量預報445期,準確預報全部污染過程,圓滿完成甘肅省重要活動期間空氣質量監測預報技術支撐。融合走航、移動觀測、激光雷達、遙感等技術手段,精準鎖定地面高值污染熱點678處,深入支撐大氣污染防治精細化管理。
碧水保衛戰。完成220萬條水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審核,出具水環境質量各類報告399期。建立智慧黃河(蘭州段)水質自動站“一站一策”清單。深化水生態監測試點,開展自然岸線、水體連通性、水源涵養區、水生生物棲息地等指標評估分析。組織建設跨界斷面及重點飲用水源水質自動預警站,切實保障重點河流、跨界水體和重點飲用水源水質安全。
凈土保衛戰。提前完成國家“十四五”土壤網526個基礎點,159個風險點監測任務。圓滿完成甘肅省歷史遺留礦山污染狀況調查省級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工作。完成51個“國考”地下水點位豐、枯、平水期監測。完成全年四個季度農村環境空氣、地表水水質、農村千噸萬人環境質量數據填報審核。
支撐生態保護監管和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對中辦、國辦通報的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11個生態環境破壞問題點位開展現場核查和遙感監測。甘肅祁連山站和甘肅黑河中游綠洲站入選第一批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全力保障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調度各類環境質量數據,并完成樣品分析233個,出具監測報告20份。
(三)
提高監測能力現代化水平
深化質量管理。全年審核各類大氣自動監測數據270萬余條,水環境質量數據95萬余條,確保監測數據真實可靠。組織全省63家機構完成549人、6023項次持證上崗考核,首次對149名執法人員進行411項次現場采樣上崗證考核。開展86家社會化檢測機構能力驗證考核和數據質量檢查。
完善監測網絡。在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布設環境空氣、地表水、土壤、噪聲監測網絡,定期開展監測,全面反映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率先開展縣級城市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蘭州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實現與國家聯網。
保障應急監測。開展黃河、長江及西北諸河三大流域環境風險源和環境敏感區分布調研,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加強與上、下游省份應急監測協同合作長效機制和跨界流域水體數據共享機制建設,定期開展應急演練。臨夏州積石山縣“12·18”6.2級地震發生后,第一時間組織開展水源地水質應急監測,完成監測快報17期,出具監測數據3605個。
聚焦新領域。在蘭州市、天水市開展碳監測自動預警站和背景站試點監測能力建設,組建碳監測網絡,初步形成碳監測基礎能力。編制《2023年甘肅省新污染物調查及試點監測方案》,拓展52項污染因子監測資質,對6個黃河地表水斷面、5個飲用水源地和5個典型企業開展新污染物試點監測。按照《“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在白銀市完成環境空氣、土壤、積塵和農作物四種介質的環境暴露監測和人群健康監測。
深耕不輟結碩果
《2022年甘肅省生態環境質量報告書》在全國評比中位居前列;
以科研帶動技術能力提升,1項課題獲得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課題獲得甘肅省環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通過省級文明單位復審;
獲得年度甘肅省生態環境廳系統“優秀單位”;
被總站通報表揚為“2023年能力考核優秀單位”;
發表論文16篇;
12人得到總站通報表揚。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一年。甘肅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將緊密結合“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和年度監測工作要點,堅持深學細悟,持續做好黨的建設工作;堅持支撐發展戰略,提升服務效能;堅持履職盡責,高質量完成生態環境監測各項任務;堅守數據生命線,保證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加強隊伍建設,促進監測技術大提升,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甘肅實踐新篇章。
原標題:生態環境監測2023年度風采錄之甘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