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國作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主席國,引領國際社會推動達成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昆蒙框架”),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明確了路徑。作為“昆蒙框架”的有力推動者,“昆蒙框架”達成后,如何將其要點落到實處?采取相關行動,促成“昆蒙框架”目標的有效達成,將是下一階段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工作。
2024年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部署了4個優先領域的27個優先行動,明確了我國新時期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戰略、優先領域和優先行動。這是積極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和“昆蒙框架”的重要舉措,為各部門各地區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了指引,也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局面的開創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是行動基礎
主流化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手段。一直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與綠色發展、減污、降碳、脫貧等協同推進,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鼓勵企業參與保護,持續開展宣傳教育和科普活動,調動全社會廣泛參與。基于這些行動和舉措,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積極性不斷提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但仍存在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待修訂和完善,企業和公眾參與保護的渠道有限,保護意識有待提升等問題。此次發布的《行動計劃》,在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優先領域下設置了6個優先行動和17個優先項目,從政策法規、治理體制、規劃計劃、宣傳教育、企業參與、全民行動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設定優先行動和目標,必將極大地提升我國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水平。
二、有效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威脅是內在要求
生物多樣性關系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已經成為當前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可能會危及全球糧食安全、供水和生計等。各國亟需轉型性變革,采取緊急行動,遏制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我國持續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以國家植物園為引領的遷地保護網絡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等,實施了物種保護和修復的重大工程,實現了生物多樣性的有效保護和恢復。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的科學性和系統性有待加強,基于原創性研究和本土性評估的規劃和戰略不夠,對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的關注較少,野生動物種群管控的相關研究和海洋保護地的建設和規劃剛剛起步,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趨勢仍未得到根本遏制。
此次發布的《行動計劃》,在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威脅優先領域下設置了8個優先行動和22個優先項目,從生態空間保護、生態系統恢復、就地保護、遷地保護、物種可持續管理、生物安全管理、環境質量改善和與氣候變化協同等方面,致力于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的提升,開創了一條中國特色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將為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挑戰作出新貢獻。
三、探索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與惠益分享是正向激勵
《生物多樣性公約》有三大目標,分別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其組成部分以及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遺傳資源而產生的惠益。在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已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可持續利用和惠益分享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十分重要,能夠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正向激勵,但目前我國的相關工作與公約三大目標有效平衡的要求仍存在差距。
此次發布的《行動計劃》,充分對標了“昆蒙框架”的行動目標,平衡了《生物多樣性公約》的三大目標,在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與惠益分享優先領域下設置了6個優先行動和19個優先項目,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特色生物資源開發、可持續管理、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以及傳統知識的保護與傳承等,將農業、生態和城鎮統籌考慮,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可能路徑,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致力于我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四、推動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條件保障
全面的調查和監測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基礎,準確的評估是生物多樣性有效治理的前提,能夠保障保護行動的順利實施。此前,我國已經開展了大規模的生物多樣性監測和評估,監管和執法的力度不斷加大,國際履約合作持續深化,但仍存在監測體系不完善、監測數據的智能化和集成化水平不高、多部門協作和央地聯動亟需深化等問題,參與引領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能力亟待提升。
此次發布的《行動計劃》,在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現代化優先領域下設置了7個優先行動和17個優先項目,從調查監測、評估、執法監督、智慧治理、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投融資機制和國際合作等多個方面,致力于推動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未來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以科學研究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在國家層面落實好“昆蒙框架”,助力美麗中國建設,協助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貢獻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作者系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江西農業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魏輔文)
供稿 |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
編輯 | 宋祥
原標題:專家解讀 | 積極落實“昆蒙框架”,助力美麗中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