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生態環境執法觀察期工作制度(試行)》(以下簡稱《制度》)近日發布。《制度》由佛山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制定,以進一步優化行政執法方式,推進包容審慎監管,優化營商環境,助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度》將于2024年6月1日起實施。
優化行政執法方式
提高執法監管效能
佛山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表示,實施執法觀察期工作制度是為了解決行政執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近年來,佛山市不斷加強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執法能力和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仍然存在機械執法、處罰不合理等問題。
執法觀察期是全面貫徹落實《行政處罰法》的體現,是合理原則、過罰相當原則、懲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的綜合體現,符合包容審慎的執法理念。
“包容是指對當事人的違法行為不能簡單粗暴直接制裁,尤其是面對新業態、新模式。但包容不意味著放任不管,而是審慎監管,要綜合考量,作出過罰相當的執法決定。”佛山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介紹,執法觀察期工作制度也是進一步優化行政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的體現,符合生態環境部優化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工作安排和省政府推進包容審慎監管的指導意見以及《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印發〈深入優化生態環境執法方式助力穩住經濟大盤的十二項措施〉的通知》等文件精神。
從2023年開始,佛山市生態環境局就根據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的部署,著手探索執法觀察期工作制度,針對列入省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行業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梳理出11類環境違法行為,當相對人的違法行為達到情節輕微、未造成損害后果或者損害后果輕微等既定條件時,根據違法行為類型給予企業一個合理的整改時限。如果企業按時完成整改并消除污染將不予處罰,對拒不整改或整改效果較差的企業再繼續實施處罰。
為確保執法公平性,避免出現執法松懈、隨意放松處罰標準甚至利益輸送等現象,在制定觀察期時即以列表形式將11類非主觀惡意、情節輕微的違法行為進行明確,并進一步細化了適用標準,要求與列表內適用標準一致的,必須適用觀察期,不一致的不得適用觀察期。同時在案件辦理過程中,要求無論案件大小,必須經過單位法制審核和集體審議才能實施,提升了執法的規范性。
引導企業主動改正
確保處罰合法合理
《制度》首先明確觀察期制度的適用范圍,即對本可予以行政處罰的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給予適當期限的執法觀察期,如當事人在執法觀察期內改正違法行為,完成整改并經核查已按要求整改到位的,經集體審議通過后,依法可不予處罰。
其次是明確適用原則和對象,執法觀察期工作制度遵照寬嚴相濟政策,落實包容審慎監管精神,鼓勵和引導企業及時改正違法行為,促進企業履行主體責任,引導企業自覺守法。對象為對列入省人民政府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行業企業、中小微企業或個體工商戶,以及在上一年度市級環境信用評價中主動申報且被評為“綠牌”的企業等。
《制度》明確適用條件,需要滿足近一年內屬于首次違法、危害后果輕微、當事人積極配合調查的、在執法觀察期內改正違法行為并經核查已按要求整改到位等條件,并在附件列舉了11種違法行為可以適用觀察期的條件。
例如,建設項目管理類的,存在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經驗收,建設項目即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違法情形,需同時滿足屬于首次違法;建設項目屬于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且已取得環評批復,已按環評要求或嚴于環評要求配套了污染治理設施;現場檢查時,污染治理設施正常運行;在責令整改期限內完成驗收、拆除主要生產設備或者搬遷等條件,才可適用執法觀察期,執法觀察期期限為60天內。
附件還列舉了不適用觀察期的情形,例如,已適用過道歉承諾制度、輕微不罰、首違不罰或執法觀察期制度的;有轉移、隱匿、使用、毀損、變賣等擅自處理被依法查封、扣押的設施、設備行為或者擅自撕毀封條等情形的,不能適用執法觀察期。
佛山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引入執法觀察期工作制度,讓企業正視自身存在的環境問題和違法過錯,積極主動地改正違法行為,履行在污染防治中的主體責任,將本應繳納的罰款金額投入到污染治理中,取得了較好的環境效益,推動生態環境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同時,以綜合裁量為原則,以法制審核、集體審議為程序保障,確保行政處罰既合法又合理,構建“一次提醒、二次警告、三次處罰”的執法模式。
來源/佛山市生態環境局、中國環境報
整理/佛山生態環境微信編輯小組
原標題:6月1日起實施!這11種違法行為企業按時整改依法可不予處罰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