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深入解讀《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有關內容,并回答記者提問。
馬學英:
記者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我省落實落地,近期,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為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實施意見》有關內容,今天我們邀請到: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張繼平;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馬雙喜;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潘俊剛。請他們深入解讀有關政策,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首先,請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張繼平作介紹。
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 張繼平:
各位媒體朋友:
上午好!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列為生態文明體制基礎性制度。其核心要義涉及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生態、大氣、水等各個生態環境要素管理分區的基礎上,以生態保護紅線為基礎,把該保護的區域劃出來,確定生態環境優先保護單元;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壓力大、資源能源消耗強度高、污染物排放集中、環境風險高的區域為主體,把發展同保護矛盾突出的區域識別出來,確定生態環境重點管控單元;生態環境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以外的其他區域實施一般管控。另一方面是系統集成現有生態環境管理規定,從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資源利用效率等四個維度編制差異化管控清單,形成“一張圖”“一清單”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分區管控旨在通過“劃界線、定邊框、設清單”,建立“綠色標尺”,進行差異化的精準管控,以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的效率效果,推動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提升。2024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是指導我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中央《意見》印發之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高位推動下,省生態環境廳深刻領會中央《意見》精髓實質,充分銜接重要政策法規、重大規劃、行動計劃等相關要求,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聚焦重點區域、重點流域生態環境問題精細化管控,聚焦筑牢華北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美麗山西等目標任務,牽頭開展《實施意見》起草工作。經省委、省政府同意,今年6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我省《實施意見》。
總體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強化生態環境源頭預防,差異化精準科學施策,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建設,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山西。
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域覆蓋、精準科學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初步形成,生態環境源頭預防體系進一步健全。到2035年,高效完備、精準科學、運行順暢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全面建立,為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山西目標基本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重點任務:提出三方面重點任務。
(一)強化源頭預防,完善全域覆蓋分區管控體系。一方面編制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明確編制主體、發布實施及更新調整等具體要求。另一方面實施生態環境差異化管理,根據三類管控單元不同特點,提出“一單元一清單”環境管理要求。優先保護單元以保護重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為重點,減少開發建設活動;重點管控單元以人口密集區、工業聚集區為主,需強化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環境風險防控;一般管控單元要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一般要求。
(二)支持綠色轉型,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一是服務重大生產力布局,結合現有政策,對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戰略實施提出相關要求。二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對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提出科學的指導意見,加快構建與資源環境相適應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三是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市、縣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招商引資科學決策,指導項目合理選址選線。
(三)精準科學施策,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一是圍繞筑牢華北地區重要生態屏障,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提出加快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相關措施。二是強化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加大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環境要素管理的統籌,提出系統推動汾河、桑干河等重點流域管控措施。三是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強化區域協同治理,提出一體推進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相關措施。四是加強政策聯動,提出強化與國土空間規劃的動態銜接等具體要求。
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會同各級各有關部門扎實做好《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持續完善我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努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山西。謝謝!
馬學英:
感謝張繼平副廳長的介紹。
接下來,開始回答記者提問。請各位記者在提問前先通報所在新聞單位的名稱。
中新社記者:
能否簡要介紹一下我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已經取得的成果,尤其是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所起到的成效。
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 張繼平:
感謝您的提問。我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起步于2018年,經過6年多的探索實踐,目前已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全省共劃定1599個環境管控單元,其中優先保護單元840個,面積5.3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33.81%;重點管控單元646個,面積3.5萬平方公里,占比22.33%;一般管控單元113個,面積6.87萬平方公里,占比43.86%。省市兩級根據1599個環境管控單元特征,制定差異化準入清單上萬條。2022年,山西省分區管控數據管理及應用平臺上線運行,平臺對接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三晉通APP等,面向管理部門和社會公眾提供成果展示、查詢、智能研判等功能。目前,平臺注冊用戶2300余個,訪問次數近6萬次,智能研判分析9000余次,導出研判報告8800余份,得到了企業、技術單位和管理部門的廣泛贊譽。
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以生態環境管控單元為基礎,以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為手段,既有效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上馬,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留出更多空間;又為支撐政策科學決策、規劃編制、優化生產力布局提供綠色標尺,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致力于保護好黃河“母親河”,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我省黃河流域共劃定環境管控單元1154個,專門制定《山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總體管控要求》,優化黃河沿岸資源能源開發布局,提高沿黃項目建設準入門檻,切實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整體性保護和系統性治理。支持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助力高水平承接京津冀和東部地區產業轉移,推動區域產業布局與生態安全格局相協調,加快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
二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納入“兩高”項目環評審批,從產業政策、項目選址、區域污染物削減等方面嚴格把關,倒逼企業優化布局、提標改造、轉型升級。聚焦汾河谷地和清徐—交城、平遙—介休—孝義、新絳—稷山—河津—聞喜—曲沃—侯馬等大氣弱擴散區、污染高排放區和受體敏感區,從嚴控制產業規模、開發強度、排放限值和環境風險,多措并舉推動重點區域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同時,銜接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支持煤炭、電力、鋼鐵等傳統產業集群升級改造,引導傳統產業向環境容量大、市場保障條件好的地區科學布局、有序轉移。
三是促進生態環境改善。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在生態、大氣、水等要素污染治理中的應用,精準科學施策,實施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以生態保護紅線為重點,實施分單元差異化保護修復策略,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維護生態安全格局。深化大氣、水、土壤等的環境分區管控,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溯源、分區施策,推動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著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四是指導項目選址選線。借助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空間及政策集成優勢,服務項目科學選址選線,規避投資風險,激發經營主體發展活力。運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先后為我省光伏發電、抽水蓄能、戰略性礦產資源、小水電、公路特許經營等近300個項目選址選線提供研判服務,提出優化調整建議,助力項目精準科學落地。謝謝!
山西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記者:
《實施意見》提出要支持綠色轉型,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請問省發展改革委在綠色轉型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 馬雙喜: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工作,綠色轉型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產業轉型發展扎實推進。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嚴控鋼鐵、焦化、水泥、有色等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準入,推動傳統行業通過上大壓小、產能置換等方式進行優化升級。印發實施加快低空經濟發展和通航示范省建設21條,加快提高通航研發制造水平,引進一批光伏產業鏈國內龍頭企業,上半年全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遠高于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大同市被列為國家級數據標注基地,全省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量居中部六省第1位,全省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二是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縱深推進。扎實推動煤礦智能化建設,全省煤炭先進產能占比達80%以上。大力支持非常規天然氣增儲上產,上半年全省非常規天然氣產量83.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7%。著力提升電力外送基地優勢,上半年全省外送電規模達746.6億千瓦時,增長2.1%。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提速發展,截至6月底裝機規模達6448.9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比例達到47.2%。垣曲二期抽水蓄能電站主體工程開工建設,全省建成新型儲能項目23個,規模90.5萬千瓦。
三是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全面加強。加強能源節約高效利用,落實非化石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耗雙控管理,實施能耗強度年度目標彈性管理,切實增強省級用能調控,“十四五”前3年,全省單位GDP能耗下降幅度位居全國前列。堅決落實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控制管理,有序推進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太原、大同、晉中、長治、晉城、臨汾6市獲批國家再生水利用重點城市,是全國入選城市最多的4個省份之一。
下一步,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國家關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決策部署,抓住推動綠色轉型的關鍵環節,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為推動美麗山西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謝謝!
黃河新聞網記者: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規劃兩者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如何做好銜接?
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 潘俊剛: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2023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山西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山西省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截至今年5月份,市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審批工作已基本完成,全省“四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初步建立并不斷健全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規劃之間在空間上存在密切關聯,在管控措施和目標任務上又各有側重。
首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規劃關系密切。
國土空間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均是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的重要手段。
國土空間規劃是通過統籌劃定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優化農業、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劃定生態環境管控單元,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紅線底線要求,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是生態環境保護源頭預防體系的重要環節。國土空間規劃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都是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在各自領域,堅持底線思維、系統思維,落實國家生態安全、區域協調發展和主體功能區戰略,強化空間分區管理,實施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共同保安全、促發展。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規劃保持充分銜接。二者在生態環境基礎底圖方面保持一致,包括底圖坐標系、行政區劃、山體河流水系、自然資源要素、生態環境狀況、各類依法設立的保護區及管控區邊界范圍等。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充分銜接國土空間規劃的要求,統一劃定并嚴守一條生態保護紅線,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其次,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規劃存在明顯差異。
在制度定位和目標上,國土空間規劃側重落實統一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旨在明確一定區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安排,優化國土空間結構和布局,為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提供基本依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聚焦空間上生態環境質量、污染物排放等環境行為的分區管理,旨在明確各流域、各區域、各單元生態環境管理要求,完善生態環境源頭預防體系鏈條,二者協同發力,有利于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在管控對象和模式上,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據,是圍繞國土空間結構和布局優化目標,基于地塊用地性質和功能,以用途管制為手段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在規劃許可、用途審批和批后監管等環節,通過建設用地總量、開發強度管控等指標約束,對耕地、林地、草原、河流等所有國土空間統一進行全域全要素用途管制。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則圍繞區域流域環境質量改善和生態功能提升目標,針對影響生態和排放污染的行為,進行預防性和控制性管控,把該保護的區域科學地劃出來,守牢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把發展同保護矛盾突出的區域識別出來,守住生態環境質量底線,從而實現對各類開發保護建設行為的規范和引導。
下一步,在我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實施過程中,我廳將落實《實施意見》要求,按照“統籌銜接、各司其職、協同發力、分步推進”的思路,通過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平臺的共建共享共用,保障相關管理數據和資料的適時動態更新,同時加強對基層工作的指導與培訓,真正實現國土空間規劃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有效銜接、協同發力,共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謝謝!
馬學英:
非常感謝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三位負責同志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也非常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原標題:省政府新聞辦舉行《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