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加強“無廢運河”建設,近日,徐州市生態環境局等10部門聯合發布《徐州市“無廢運河”建設工作方案(2024—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部署了6大類24小類重點任務,聚焦綠色航運、生態修復、污染治理等方面,引領千年運河煥新。
綠色航運,協同防控治理
圍繞“無廢運河”建設,按照《方案》要求,徐州市將推進無廢現代航運建設,推進船舶使用綠色能源,完善船舶防污設施配備,提升信息化監管水平,到2025年底,全面完成本市籍內河適改船舶岸電系統受電設施的安裝和改造、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智能化改造。全面落實船舶水污染物“船上收集、送岸處置”模式,充分利用遠程監控、無人機航拍、遙感等先進監控手段,逐步構建船港、水岸協同防控和治理機制。
為推進港口綠色發展,運河沿線港口碼頭、水上服務區、船舶錨地等地配套建設充(換)電、加注站等基礎設施,有序推進港口碼頭岸電設施建設和改造。到2025年,沿運河港口碼頭泊位岸電設施覆蓋率達到100%。探索推廣光伏+儲能、風電+儲能等清潔能源組合應用,助力港口節能降碳。同時統籌規劃布局和建設船舶水污染物的公共接收點。到2025年,運河沿線船舶水污染物公共接收點的服務能力滿足船舶實際送交需求。構建長效監管機制,實現送交、接收、轉運、處置全流程電子聯單閉環管理,信息系統內船舶水污染物送交占進港作業船舶比例不低于95%,轉運、處置占接收量比例均不低于98%。
生態修復,護航清水走廊
近年來,徐州市積極發力做好運河生態修復,護航南水北調清水走廊,為京杭大運河整體生態保護和污染防護工作貢獻“徐州力量”。為此,《方案》將推進生態保護修復作為重點任務,在大運河沿線開展生態修復。組織開展沿線生活垃圾填埋場、加油站、礦山等調查評估工作。通過復綠、消除地質災害等舉措,積極推進沿線生態修復。
同時,在沿河生態空間監控監管中,將嚴格控制開發規模和強度,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
積極實施生態補水、濕地修復、濱岸修復等保護修復工程,加強河湖水系連通,加大河道治理力度;因地制宜開展生態安全緩沖區工程建設,拓展生態綠地空間,加強沿河岸線保護;推動“生態島”示范區創建、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等項目,提升自然保護區等物種重要棲息地的連通性,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多措并舉繪就大運河生態治理的“工筆畫”。
污染治理,加快綠色轉型
《方案》嚴格生態空間準入,在新建工業企業原則上應在工業園區內建設并符合相關規劃、規劃環評和園區定位。同時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鼓勵沿線企業開展“無廢工廠”建設。到2025年,沿線工業園區基本配套建成專業化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方案》提出加強面源污染管控。推動標準化生態健康養殖技術普及,2025年完成駱馬湖邳州市、新沂市兩地環湖水產健康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確保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因地制宜開展農田退水治理試點,促進農田生態環境改善。在水環境敏感區域加大秸稈離田收儲利用力度,確保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
“統籌水、氣、土、固綜合治理,加快綠色轉型,促進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生態友好的空間格局和生產生活方式,我們將實施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智能化改造、沛縣城區雨污分流工程、新建何橋污水處理廠等8個‘無廢運河’建設工程項目。”徐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無廢運河”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全市運河上下游、左右岸協同治理機制基本建立,形成清潔航運、流域治理、風險防范等“無廢運河”建設典型治理模式,實現運河“水暢、河清、岸潔、景美”的治理目標。
徐州市生態環境局
原標題:明確6大類24小類重點任務 徐州市系統推進“無廢運河”建設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