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如此優異的條件,一些民間資本和雄心勃勃的畢業生們都蠢蠢欲動想涉足環保產業這一領域。那么對創業者來說,有哪些值得進入的細分領域呢?進入這領域又有哪些要求呢?中國環保設備展覽網作為環保設備行業中專業的網絡媒體之一,分享本篇文章,希望能給徘徊在環保行業大門前的讀者們一些參考。
空氣篇:大氣治理板塊超額收益為顯著
城市空氣污染日趨嚴重
大氣治理是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中國的大氣治理存在短期性和爆發性,但由于大氣污染不僅只是除塵、脫硫、脫硝,未來還有脫汞以及脫碳等,因此對大氣的治理將是長期且多元的。霧霾的頻現讓各級政府為治理大氣污染頻繁出手,也給相關行業、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專家表示,相較于環保行業各子行業情況來說,大氣治理板塊獲得的超額收益是為顯著的。
從工業方面看,我國的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工業端排放,其中一半來自電力行業,另一半來自鋼鐵、水泥建材、有色冶金等非電行業。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次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年排放量均在2000-3000萬噸之間。隨著大氣政策的收緊,原有火電脫硫設施也面臨改造,預計未來三年新建機組的脫硫設施約需180億,現役機組安裝為150億元,老機組新建脫硫系統的市場約為40億元。此外,鋼鐵脫硫是脫硫的第二大市場,約有100億空間。
工業脫硫脫硝仍是大氣污染治理的主要手段。其他手段包括針對一次顆粒物的除塵以及VOC治理。脫硫市場的創業機會主要在于設備的提及改造。新的標準將設備運行效率的要求從90%提高到95%,5%的提高其實孕育著很大的市場。脫硝市場的機會在于催化劑,而工程改造利潤并不高。催化劑每1-2年需要更換一次,需求比較穩定。從行業角度看,電力行業市場因為提及改造的需求要求不會萎縮,而其他非電行業的市場肯定會擴大。但總體而言,脫硫脫硝市場已經進入了穩定發展的階段,不太可能出現爆發式的增長。至于大氣監測設備這方面,市場規模不大,沒有太多投資的機會。
再從家庭角度看,相較于其他家用電器,空氣凈化器行業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直至2012年全國大面積霧霾爆發,各地消費者才逐漸轉移焦點至空氣污染問題,消費意識提升,空氣凈化器大量進入消費者家庭,部分企業也轉移戰略目標,將其視為新的增長點。
2012年我國家電產品零售總額較上年同期下滑4.8%,但空氣凈化器卻實現了逆市增長,零售額同比增幅達到23.6%,市場規模超過27億元。據統計,2012年我國凈化器銷售近900萬臺,同比增幅達6.5%,產業規模達40余億元;其中內銷近150萬臺,同比增長31.8,出口量高達724萬臺,出口額為29.22億元。數據顯示了我國空氣凈化器行業以出口為主導,但隨著空氣污染內銷市場放量,國內市場將成為行業增長的大動力。目前空氣凈化器在我國的家庭普及率不足0.1%,而美國家庭的普及率是27%,在日本為17%,發展潛力積極可期,且空氣凈化器產業尚處于發展初級階段,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