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由于這些因素,推動了新節能環保政策的出臺。日前,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巡視員馮良在環保產業政策報告與環境服務業發展研討會上表示,發改委等部門研究提出的《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已經由國務院審議,目前正在修改,近期將出臺。作為一個政策帶動性較強的產業,節能環保屢屢得到重視,成為拉動國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先鋒隊”。
節能環保產業將迎來進一步發展
利好不斷的環保行業,或即將又迎來一系列的重大政策利好。據悉,《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于本月底或8月初公布;其后《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將緊跟出臺。
大氣嚴重污染問題,既有我國仍處于快速工業化中后期、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不合理的原因,也有靜穩、逆溫等氣象條件的因素,還與大氣污染防控能力薄弱、法制體制機制不完善等有關。
專家表示,看好大氣污染防治產業未來發展,借鑒國外經驗,行業投資機會主要來自于提升空氣質量標準、從嚴監管、處罰力度加大和投資增加。“當前工業脫硫脫硝仍是大氣污染治理的主要手段,脫硫脫硝市場已經進入穩定發展的階段,環保力度進一步加大。”
“脫硫、脫硝、除塵三大污染治理領域均存在政策加碼的可能性。”業內人士指出,在未來排放政策更加嚴格,市場空間進一步釋放的情況下,從事大氣污染治理工程的公司、銷售污染治理設備,以及主營大氣污染物監測儀器的公司將直接從中受益。
“由環保部牽頭制定的三項環保行動計劃之一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目前正在緊張制定中,有望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頒布后上報。建立以控制單元為單位的排放補償制度,可能成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要的創新內容之一。”專家指出。
“我國環境污染嚴重,大氣、水、固體廢物、重金屬污染已經嚴重損害到人體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節能環保新政是治理污染,建設健康中國、美麗中國的有力踐行。”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教授杜群說。
據杜群介紹,節能環保產業是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參見《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是國家培育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節能環保產業涉及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等,產業鏈長,吸納就業能力強,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型經濟引擎。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于文軒告訴筆者:“從層面看,近些年來,在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我國面臨的節能減排壓力越來越大。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是落實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承諾的重要措施之一。從國內層面看,我們目前面臨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形勢非常嚴峻。通過節能減排措施,也有助于減少因能源利用引起的環境問題。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則是從戰略的角度對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的肯定。”
“此次節能環保新政的出臺是完成我國節能減排的強制性指標和任務的需要,也是實施2012年國務院發布的《‘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具體舉措。”杜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