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保部對外公布的信息顯示,國務院制定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農村環境整治行動計劃》即將陸續出臺。據透露,這三大行動計劃的投資總額將達到4.7萬億元。然而,與政策引爆的巨大投資市場相對應的,卻是中國環保市場投資主體單一而導致的動力不足局面,這直接影響了環境質量改善的程度。
隨著政策、技術、資金等各項微觀條件的不斷完善,節能環保產業中的重點行業及的發展速度將快于產業平均水平。但部分業內人士表示擔憂,他們普遍認為,雖然環保產業的市場潛力相當巨大,但是,由于投資主體單一,資本流向環保市場十分困難,再加上環保投資具有投資大、周期長、高風險等特點,相應的激勵政策一直不到位,因此,國內環保產業的資本市場不溫不火。
數位專家和企業界人士均表示,當前的節能環保行動主導機制是政府,主要推動力還是政府。誠然,政府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節能環保不是單純政府的事兒,它需要全社會各種力量的共同參與,包括共同遵守節能環保規則和共同分享節能環保收益,如此才能推動節能環保產業保持健康發展。因此,如何鼓勵引導社會包括民間資本積極參與顯得尤為重要。
要想促使環保產業的發展壯大,意味著要充分發揮政府和民間力量,并使之產生良性互動。一方面,政府要健全法律法規,營造公平的市場和政策環境。另一方面,則是要發揮民間資本的積極性,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到環保產業中來,使民間資本能夠公平地參與競爭并分享收益,大限度調動全社會各種力量投入到環保產業中來。這樣,環保產業可望走上健康的快車道。
政策橄欖枝利好民間資本投資環保
長期以來環保行業門檻高,限制條件多,市場機制不健全,這些因素都阻礙了民間資本的進入。即便是進入行業內的資本,由于配套政策的不完善往往沒有得到較好的利用。環保行業內的民營企業正處在經濟結構調整的風口。
國務院今年5月中旬宣布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其中涉及企業投資擴建民用機場項目核準、企業投資城市軌道交通車輛、信號系統和牽引傳動控制系統制造項目核準等一系列原來受管制的投資項目,原因在于在當前經濟下行,政府債務高筑的情況下,通過放開審批管制,更多引入民間資本進入重大工程項目的投資,實質上是通過催動民間資本來拉動投資,起到對沖經濟下行的經濟刺激作用。
國務院總理7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信息消費,拉動國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會議要求,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既要有政策支持,更要創新機制,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包括民間資本積極參與。
業內專家表示,民間資本進入環保行業能發揮其效率高的優勢,但同時也需要政府進行積極的引導,環保行業不是暴利行業,做環保產業不能急功近利,該行業需要所有參與者的共同呵護,以培育和促進其良性發展。
民間資本為環保產業注入新活力
據不完全統計,“十一五”期間,在供水行業273個新建項目中,有65個項目由民間資本和外資參與投資,占比23.8%;在污水處理行業394個新建項目中,有145個項目為非國有資本參與投資,占比36.8%;在垃圾處理行業231個新建項目中,有60個項目為非國有資本參與投資,占比26%。
《2010-2015年中國環保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中國500多家污水處理廠有3成民營,但民間資本運營程度較低。環保項目的運營中90%采用BOT的運營模式,外資在環保產業的投資也占據著主要地位,環保產業未來的發展將保持著15%到20%的速度,如此大的市場更需要民營資本充分發揮優勢。
政策的利好,使得全國各地紛紛向民間資本拋“繡球”共享投資“盛宴”。各地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特別是引導民間資本流向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更可謂是“各顯神通”。
繼2011年2月出臺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的“18條”意見后,廣東自去年7月中旬起,廣東分批面向民間資本推出投資招標重點項目。其中,在首批面向民間投資招標的44項重點項目中,總投資達2353億元,涉及交通、能源、城建及社會事業等公共資源開發利用領域。今年7月19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還印發了第三批面向民間投資招標重大項目建議表,其中涉及公路、鐵路、機場、港航、城市、能源、水利、環保、其他等建設工程。
hbzhan結語:環保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引導和市場各個主體共同參與,特別是需要調動民間資本參與環保產業發展的積極性。民間資本的參與彌補了一些地方政府在資金上的不足,促進了當地的公共服務事業,也帶動了環保產業的迅速發展。市場的進一步公平化也有助于形成良性的產業競爭,創造更完善的市場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