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筑節能市場還遠未被充分挖掘
2013-09-27 10:18:24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關鍵詞:建筑節能閱讀量:4163
導讀:hbzhan內容導讀: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日益引起我國政府的關注。為了保證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保持健康的比例,改善能源不合理消耗帶來的環境問題,我國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制定了相應的經濟激勵政策,促進建筑節能技術產業化;進行合同制能源管理的試點和推廣等。但總的來說,我國的建筑節能市場還遠未被充分的挖掘。
hbzhan內容導讀: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日益引起我國政府的關注。為了保證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保持健康的比例,改善能源不合理消耗帶來的環境問題,我國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制定了相應的經濟激勵政策,促進建筑節能技術產業化;進行合同制能源管理的試點和推廣等。但總的來說,我國的建筑節能市場還遠未被充分的挖掘。
目前,我國工業、建筑、交通和生活四大節能產業中,建筑節能被視為熱度高的領域,是減輕環境污染、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的一項直接、廉價的措施。“十二五”期間,國家更是對建筑節能提出了更高更明確的要求:一是全面推進新建建筑供熱計量設施建設;二是提高建筑節能標準施工階段執行率的要求;三是推廣高性能綠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四是推進農村節能住宅建設。
建筑耗能總量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的份額已經超過了27%,正逐漸接近三成。降低建筑能耗水平,提高樓宇的能源利用效率迫在眉睫。預計到2030年我國建筑能耗占總能耗的比例將由目前的近30%上升到40%,且在既有的約430億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先進的能源效率改進措施。
數據顯示,我國既有建筑達400億平方米,卻僅有1%為節能建筑。目前,建筑耗能總量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的份額已經超過了27%,正逐漸接近三成。降低建筑能耗水平,提高樓宇的能源利用效率迫在眉睫。預計到2030年我國建筑能耗占總能耗的比例將由目前的近30%上升到40%,且在既有的約430億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先進的能源效率改進措施。
有超過40%的能源消耗和21%的溫室氣體排放來源于樓宇。而樓宇中能耗大的是技術系統和照明,合計占樓宇能源總成本的40%-60%。因此在這方面蘊藏著巨大的節能潛力。專家指出,“十二五”時期,城鎮化、工業化快速推進,將給住房城鄉建設事業提供更大空間和難得機遇,同時也將給相關企業帶來了的市場機會。
我國建筑節能的市場規模非常大,而且由于建筑節能涉及范圍越來越廣泛,2020年前,我國用于節能建筑項目的投資將至少達到1.5萬億元。建筑節能中,值得注意的是公共建筑的節能化趨勢,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也有新型建筑節能材料的推廣應用,如保溫材料。與上述相關的公司,將長期受益。
-
廣東能源集團舉行節能降碳公司揭牌儀式暨戰略合作協議簽約活動
4月27日,廣東能源集團節能降碳公司揭牌儀式暨戰略合作協議簽約活動在廣州舉行。根據協議,集團將攜手惠州市人民政府、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騰訊科技、西門子、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北京綠色交易所等戰略合作伙伴圍繞節能降碳領域共同推進公共機構節能、工業節能、建筑節能、低碳(零碳)產業園區建設、林業碳匯等工作
工業節能建筑節能 2024-04-29 08:49:09
-
官方回應:推動雄安新區建設綠色發展城市典范的重點任務有……
《關于推動雄安新區建設綠色發展城市典范的意見》部署了九方面重點任務,包括構建低碳智能交通網絡、提升建筑領域節能降碳水平等。
建筑節能環境治理生態修復 2024-02-23 11:50:22
-
《安徽省民用建筑節能辦法》修訂發布!
《安徽省民用建筑節能辦法》修訂發布。本辦法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民用建筑節能及其相關監督管理活動。
建筑節能新能源 2024-02-19 12:00:59
-
《廣州市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管理規定》3月1日起施行!
《廣州市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管理規定》適用于廣州市行政區域內綠色建筑的規劃、建設、運行、改造,建筑節能及其監督管理等活動。
綠色建筑建筑節能 2024-01-09 07:20:00
-
《北京市建筑綠色發展條例》發布,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建筑綠色發展條例》于2023年11月24日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現已發布,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綠色建筑建筑節能 2023-12-20 10:19:06
-
2023年綠色低碳典型案例征集活動進行中!
2023年12月31日前,均可報送綠色低碳案例。2024年1月—3月,生態環境部將組織相關領域專家開展材料審議。
節能減排碳排放控制建筑節能 2023-12-09 11:40:21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